-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
第13卷 第3期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13,No3
2013年6月 Journalof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Jun2013
民俗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以大理白族 “绕三灵”为例
赵玉中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 要: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情境下,民俗的内容会有所变动,或被赋予不同的社会文化意义。在
当前的 “遗产运动”中,少数民族知识精英正努力剔除此前国家话语中对其相关民俗 “迷信”与 “色
情”的 “污名化”标签,并极力将之 “净化”或改造成为一个 “正面的”或 “有意义的”论述与实
践。本文通过对大理白族 “绕三灵”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探讨,认为如何在理论及现实层面上妥善处理
少数民族民俗 “遗产”的历史内容与其时代性及民族性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
议题。
关键词: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 “绕三灵”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3)03-0092-06
ProtectionofFolkCustomsas“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aCase
StudyoftheBaiNationalitys“Raosanling”inDali,Yunnan
ZHAOYuzhong
(FacultyofSocialSciences,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Kunming650500,Yunnan,China)
Abstract:Indifferentsocialandhistoricalcircumstances,thecontentsofagivenfolkcustomwillvary,be
interpreteddifferentlyorendowedwithdifferentmeanings.Inthecurrentvigorouslycampaigned“intangiblecul
turalheritagemovement”,minorityintellectualeliteattempttoeliminatethosestigmaslabeledagainsttheirfolk
customsas“superstitious”and“porn”inthepreviouslyestablishednationaldiscourseand“purify”ortrans
formthemintoa“positive”or“meaningful”discourseandpractice.Thispaper,takingtheBaiNationalitys
“Raosanling”inDaliasanexample,isintendedtodiscusshowafolkcustomlike“theBainationalitysRao
sanling”canbeprotectedandinheritedasan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ofaminoritynationality.
Keywords:folkcustoms;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theBaiNationalitys“Raosanling”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 《保护 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的生活,在特定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及我国有关国家级非物 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
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中,“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由于民俗是从当地人民生
或 “民俗”被列为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2_T2880-2016:光纤传感式桥隧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施工及维护规范.pdf VIP
- 中医个人简历【范本模板】.pdf VIP
- 20191117-技术指标系列报告之六:RSRS择时:回顾与改进-光大证券.pdf VIP
- 《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GB+41022-2021》详细解读.pdf
- 行道树种植养护技术规范.docx VIP
- 十年(2016-2025)高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 代词、介词和介词短语(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VIP
- 《低空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场地安全通用要求》.docx VIP
- 第二单元银屏乐声《辛德勒的名单》+课件+2025-2026学年人音版(简谱)八年级音乐上册.pptx VIP
- 2025年全国事业单位事业编联考D类《职测》部分真题及答案(3月29日).docx VIP
- 化工厂基础工程施工方案.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