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pdfVIP

烷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烷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吴红平 葛赞 黄亚茹∗ (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9 ) 摘要:概括并讨论了烷醇酰胺及其衍生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评述了烷醇酰胺 类产品的合成、表面性能研究进展,总结了相关产品质量指标及分析方法。 关键词:烷醇酰胺 表面活性剂 进展 Progres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Alkanolamide-type Surfactants WU Hong-ping, GE zai, HUANG Ya-ru Abstract: The paper conclude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iscussed the trend of alkanolamide and its derivatives surfactants. Their synthesis technology and surface properties were presented, and correlative product quality indexes and analysis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Keywords: alkanolamides surfactants development 烷醇酰胺类化合物因其分子中存在酰胺键而具有强的耐水解性能、且毒性低、生物降 解性好、不刺激皮肤,是优良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也是进一步合成其他表面活性剂的中间 体。烷醇酰胺是通式为RCONH (C H OH) (x=0,1;y=1,2 ;n=2~3) ,即包括单乙醇酰胺(y=1) x n 2n y 和二乙醇酰胺(y=2),单乙醇酰胺为固体,二乙醇酰胺为液体或膏体,无毒、无刺激性,溶 解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目前二乙醇酰胺产量较大,有研究表明 [1]在欧洲各国,尤其是法国和德国,因N-亚硝基-二乙醇胺(NDELA)对人体有害,而在化妆 品配方中避开使用二乙醇酰胺。但在美国、日本以及亚洲诸国,二乙醇酰胺的地位毫不动摇。 最近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NTP) 已将二乙醇胺(DEA)从第十 一版的致癌物质名单中解放出来,由此也可证明DEA对人体是安全的。烷醇酰胺及其衍生物是 一系列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增泡、稳泡、增稠、去污及乳化等性能,尤其是 其无毒、无害、生物降解率高的特点,符合表面活性剂绿色发展方向,可广泛应用于香波、 浴液、餐洗等洗涤剂、化妆品、润滑剂、纺织等许多工业领域[2] 。本文概括和讨论了近几年 来国内外烷醇酰胺及其衍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表面性能及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 总结了相关产品质量指标及分析方法。 1 烷醇酰胺类表面活性剂 1.1 合成方法 国内生产烷醇酰胺最早始于六十年代,是上海洗涤剂二厂采用脂肪酸乙酯为原料路线 合成的[3] 。根据采用原料的不同,其合成方法可以分为脂肪酸法、酯( 甲酯和甘油酯)交换法 以及绿色催化技术——酶法。 以下对烷醇酰胺的合成方法分别予以介绍。 ∗ E-mail: huangyr@ 1 1.1.1 脂肪酸法 由于脂肪酸取自天然且来源广泛,因而采用脂肪酸和乙醇胺直接反应合成烷醇酰胺仍 是目前工业生产烷醇酰胺的常用方法之一,也是较为成熟的合成工艺。用脂肪酸法合成烷醇 酰胺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但反应温度高会产生较多的副产物,如氨基酯、酰胺酯 等,若控制不当产品色泽较深。以脂肪酸进行的酰胺化反应是可逆的,为使反应进行彻底, 需将反应生成的水及时移除并使用过量的乙醇胺。 郭祥峰等[4] 以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为原料分别与 单乙醇胺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单乙醇脂肪酸酰胺。反应中所用脂肪酸与单乙醇胺投料比为 1:1.5,反应温度为 140℃~150℃,反应直到脂肪酸转化率≥96%,最后分别用异丙醇、水、 丙酮和石油醚对以上八种不同单乙醇酰胺进行重结晶提纯。 张安达等[5]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二乙醇酰胺的最佳合成条件为:脂肪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