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1 概 述 3
1.1项目名称 3
1.2项目建设单位 3
1.3项目产生背景 3
1.4建设地点 4
1.5建设规模与内容 4
1.6建设期 5
1.7资金筹集及来源 5
1.8结论与建议 5
2 编制原则及依据 6
2.1编制原则 6
2.2编制依据 6
3 项目现状及建设的必要性 8
3.1项目所在地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8
3.2项目现状 8
3.3项目必要性分析 14
4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 16
4.1设计思想和指导原则 16
4.2设计依据 17
4.3建设规模与内容 17
4.4绿化工程 17
4.5给排水工程 22
4.6电力工程 24
4.7垃圾收集 24
4.8标志设施 25
5.项目招投标 26
5.1招标范围 26
5.2招标组织形式 26
5.3招标方式 26
5.4招标公告发布 26
5.5投标 26
5.6开标、评标和中标 27
5.7合同管理 28
5.8项目竣工交付 28
5.9项目基本招投标表 28
6 环境影响评价 30
6.1编制依据 30
6.2环境现状分析 30
6.3项目生态环境分析 34
6.4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35
6.5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37
7 节能影响评价 38
7.1编制依据: 38
7.2节能背景分析 38
7.3能耗指标 39
7.4节能措施 39
8 组织实施与进度安排 41
8.1工程特点 41
8.2组织实施 41
8.3施工进度计划 45
9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7
9.1编制依据 47
9.2建设内容 47
9.3总投资估算 51
9.4资金筹措 52
10 工程效益评价 53
10.1经济评价 53
10.2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 53
10.3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 54
10.4 评价结论 54
11 结论及建议 56
11.1结论 56
11.2建议 56
1 概 述
1.1项目名称
咸宁市武咸城际铁路桥周边绿化景观工程
1.2项目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咸宁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计划财务科土地储备中心经营一部经营二部经营三部土地收购储备、开发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基础产业的建设、运营;政府公共资源的特许经营;市域内产业、中小企业及项目的融资、投资、委贷、咨询评估服务。绿对现状细调础质发标、规国内绿地规设进学类绿地的发标类绿地设,达护态环环进续发华国规华国环护绿条例》国务100号国务关于强绿地设》(国发[2001]20 号)绿规设标规(城建[1993]784 号)分类与规设标GB50137-2011);
11、《城市绿地统编纲要试建城 [2002]240号绿地分类标(CJJ/T85-2002);
13、《城市道路绿规设计规CJJ75-97);
14、《关于强样护(建城[2002]249号)国园标(建城〔2010〕125号)绿线理办
咸宁市地貌类型多样。全境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平原、盆地、湖泊和大高山,地势南部高、东北低,由南向北逐级降低。咸宁市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丰富、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市年平均气温16.9℃;年平均降水量1500mm;无霜期247-261天。从气候资源的整体条件来看,咸宁四季分明,极冷极热天气不长,湿度适中,全年大部分月份适合出游,旅游气候环境优越。
咸宁市离武汉市仅近90公里的空间距离,1小时左右的时间距离,处在武汉城市圈“南大门”的战略位置,是武汉城市圈南部综合性中心城市和湘鄂赣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咸宁是武汉城市圈三级节点城市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城市(生态养生城市)。市内自然环境优美,湖泊众多、淦河环绕,森林覆盖率高,主要物产、文化氛围与武汉市有较大差异,有作为优质后花园的资源秉赋;区内温泉位于城市中心,已被国家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中国温泉之乡”。是武汉市民良好的休闲、养生之地。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97.89万人,常住人口247.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4.96万人,乡村人口132.54万人,城镇化率为46.45%,比2011年提高1.68个百分点。
2、咸宁市社会经济状况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652.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118.8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309.25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224.05亿元,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9.4:45.7:34.9发展到18.2:47.4:34.4,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6452元,比上年增加5323元,增长25.2%。
物价水平得到有效调控。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5.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最快,达11.9%;衣着价格上涨较快,达6.7%。从主要月份价格水平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