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心理学主观范式与客观范式的历史反思.pdfVIP

超越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心理学主观范式与客观范式的历史反思.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分类号 密 级 学校代码 !Q5垒2 学 号 超越主观与客观的对立 ——心理学主观范式与客观范式的历史反思 the of and subjectiveobjective Beyondopposition —-TheHistoricalReflectionsof and SUbjectiveParadigm inpsychology objectiveParadigm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望重歪查邀 学 科 专 研 究 方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贰零壹贰年伍月 ‘置篡蠼囊霸■—_一 摘 要 心理学知识的客观性问题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 题,心理学知识能否获得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是心理学家们长期以来 意欲解决却又始终未曾解决好的难题。西方心理学中对于这一问题 的回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主观范式与客观范式。前者认 为心理学研究毋需排除主观对象与主观方法便可以获得客观知识, 后者认为心理学可以获得客观知识,但必须以排除主观对象与主观 方法为前提。 持有主观范式的心理学家在本体论上承认存在着与自然物一样 的主观世界以及意识或心理的实体,意识或心理是心理学的应有研 究对象。在真理的客观性问题上,他们并不否认客观知识的存在, 认为心理学可以获得客观真理。在方法论上,则保留了与主观研究 对象——人的意识或心理相适应的主观研究方法。在他们看来,心 理学知识可以获得客观性而毋需排除主观对象与主观方法,主观方 法不是心理学知识客观性的污染剂,反而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 一。主观范式共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科学主义主观范式和人本 主义主观范式。人本主义主观范式又有三种不同形态:(1)人本学 的主观范式;(2)知识论的主观范式;(3)人本学与知识论相统一 的主观范式。科学主义主观范式是科学主义立场的心理学家包容主 观对象与主观方法的结果,兼具科学主义与主观范式的特征。人本 主义的世界观、直觉主义的研究路线、整体主义的研究原则、主观 经验的研究方法则构成了人本主义主观范式的基本特征。 客观范式是持科学主义立场的心理学家排除主观对象与主观方 法的结果。在本体论上,持有客观范式的心理学家否定意识或心理 具有与自然物一样的实体性,认为心理学研究应以可观察、可证实 的对象为限。在真理的客观性问题上,认为心理学研究可以获得符 合论式的与客观事物完全一致的客观知识。而在方法论上,则主张 客观主义的研究路线及纯而又纯的客观实证方法。客观范式主要表 现出四种不同的形态:(1)刺激一反应范式;(2)中介变量范式;(3) 信息加工范式;(4)认知神经范式。自然主义(或物理主义、机械 主义)的世界观、逻辑主义的研究路线、还原主义的研究原则、客 观实证的研究方法是客观范式的主要特征。 主观范式揭示了人的主体性、主观性与社会性,形成了与人的 主观存在相适应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在克服客观范式之不足、 实现心理学研究的完整性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客观范式则充分揭 示了人的客体性、客观性与自然性,形成了与人的客观存在相适应 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的科学化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无论主观范式还是客观范式,均是以非此即彼的二歧式思维方式 来看待人、看待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正是对人的本性的片面理解, 造成了心理学中许多本该统一的两面却相互对立。心理学的主题是 人,心理学的使命是全面认识人及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本质,因此确立 以对人及其本质的全面把握为基础的整合视野,是实现主观范式与 客观范式整合的关键。 心理学的整合视野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全面把

文档评论(0)

鸟的梦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