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然药物的加工和贮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然药物的加工和贮藏 天然药物的产地加工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产地加工的任务 产地加工的方法 1.挑选、洗刷 将采收的生药除去杂质或非药用部分。(有些药材的分档) 2.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生药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特殊情况除外(不宜切片)。 3.蒸、煮、烫 有些富含浆汁、淀粉或糖分的生药,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蒸煮烫还有其他作用。 4.发汗处理。 5.揉、搓 6 .去壳 二、干燥 既利保证药品质量,也利包装、贮藏与运输。 (一)常用的干燥方法 1、阳(晒)干 不宜采用本法的药材:含挥发油(宜 35 ℃ )、易变色、有效成分易破坏、易爆裂者。 2、阴干 适宜药材:含挥发性成分、或者含水量少的,或者已曝晒有五六成干且不宜继续曝晒的。 3、烘干。 烘干法一般温度以?50℃~60℃为宜。 对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采用本法干燥。 易变色的中药:可用石灰干燥器进行干燥。 一般中药干燥后含水分8-11%即可。 (二)中药干燥中新技术的应用 红外干燥机、微波加热器等用于中药材加工,对提高药材质量,降低成本起到有利作用。 各类生药的产地加工 根和根茎类生药 采挖后经挑选洗净泥土去除毛须,迅速干燥。有的须先刮去外皮使色泽洁白(沙参、桔梗、山药、半夏),质地坚硬或较粗者应趁鲜切片或破开干燥(天花粉、地榆、商陆),去心、蒸煮烫等(天麻、白芨);有的要发汗。 皮类生药 采后修切成一定大小晒干,加工成筒(单筒、双筒);去掉粗皮(木栓层);有的要发汗。 叶类及全草 含挥发油较多的,采后阴干;草类捆扎后干燥。 花类 注意保持形状完整,色泽鲜艳,晒干或烘干(蒸)。 果实类 直接干燥,有的要熏烤(乌梅);有的要切割(枳实,枳壳,化州橘红) 种子类 去壳干燥,有的连同果实一起干燥,用时取种子。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一、药材的防霉 发霉又称霉变,即霉菌在生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 霉菌孢子,在适宜温度(25℃左右)、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超过15%)、适宜的环境(如阴暗不通风的场所)、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 二、药材的防虫 虫蛀指害虫侵入生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作用。 药材因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在适宜的温度(通常为18~32℃左右)、湿度(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或药材含水超过13%),害虫比较容易繁殖。 虫蛀使生药出现空洞、破碎、被害虫的排泄物污染,甚至完全蛀成粉状,严重影响生药疗效,以致不能药用。 一般害虫生长繁殖条件为温度在16~35℃之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上,生药中含水量在13%以上。一般螨类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5℃左右,相对湿度在80%以上。 常见的害虫 谷象、米象、大谷盗、药谷盗、锯谷盗、黑皮蠹、赤毛皮蠹、印度谷螟、粉螨、干酪螨 害虫的来源,主要是生药在采收时受到污染,加工干燥时未能将害虫或虫卵杀灭,或在贮藏过程中害虫由外界侵入等。 虫害防治措施: 1、物理措施:曝晒、烘烤、低温冷藏、密闭。 2、化学措施:用低毒杀虫剂。 3、药材同处存放防虫(含辛辣成分的生药,一般不易虫蛀,如丁香、吴茱萸、花椒) 三、药材的其他变质情况及预防 1、变色 变色指生药的颜色发生变异的现象。每种生药都有相对固定的色泽,是生药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贮藏不当,则会引起生药色泽变异,以致变质。 原因: (1)酶引起的变色: 成分的结构中有酚羟基,如含麻黄碱类、羟基蒽醌类、鞣质类药材 (2)非酶引起的变色 : 氧化聚合、虫蛀霉变、高温、杀虫剂等 防止办法:将药材干燥、冷藏、避光贮藏。 2、走油 亦称“泛油”,是指含油药材的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药材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泛出油样物质的现象。 走油原因: 高温油质外溢、贮藏年久变质走油、受潮走油。 主要方法是冷藏和避光,预防为主。 3、其他:有效成分容易挥散、有效成分久贮不断减少,或有效成分自然分解、风化失水、融化黏结、潮解与风化等品质变异现象,亦应加以防护。 松香 芒硝和明矾 洋地黄和麦角 冰片 常用贮藏方法 1.干燥法 干燥可以除去生药中多余的水分,同时可杀死害虫和虫卵,起到防治虫、霉,久贮不变质的效果。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曝晒法、摊晾法、烘烤法、干燥剂(石灰、木炭等)干燥法、通风去湿干燥法等。对于颗粒较小的生药或粉末状生药,还可用微波干燥法或远红外干燥法。(石灰缸贮藏) 2.密封法 利用严密的库房或包装,将生药密封,使药材与外界空气隔离,从而减少了湿气、害虫、霉菌等侵入的机会,能较好地保持生药的品质。但密封前,应将生药充分干燥,使含水量不超过安全含水量。若有霉变、虫蛀等,应处理好再封存

文档评论(0)

考试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