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论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指 导 老 师 :刘朝晖
学 生 姓 名 :李晓莉
学 号 :W444609123350188
院 系 :网络教育学院
专 业 :教育管理
写 作 批 次 :2011春01批次
原 创 承 诺 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李晓莉
日期:2011年 3月 16日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Ⅱ
一、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背景和意义 ………………………………………1
二、课程资源的含义 …………………………………………………………………1
1、教材及教学本身的资源 ……………………………………………………2
2、传媒资源………………………………………………………………………2
3、学校资源………………………………………………………………………2
4、社会自然资源…………………………………………………………………2
5、家庭资源………………………………………………………………………2
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措施 ………………………………………………2
1、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2、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资源,拓宽学生学习面…………………………………4
3、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渗透……………………………………4
4、留心大自然,开展实践活动…………………………………………………5
5、结合家庭生活,渗透亲情体悟………………………………………………6
6、走进社会,从社会中寻找学习的资源………………………………………6
四、在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8
1 、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8
2、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9
3 、要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9
4、 要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践研究 …………………………………………9
5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 ………………9
6 、坚持合理科学的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9
注释……………………………………………………………………………………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摘要
摘要:长期以来,中学语文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大一统”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学生内在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忽略了学生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在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上下功夫。关键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I
Abstract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secondary language to subject knowledge as the center, teacher-centered classroom as the center and classes as the key link to the-based universal in the teaching behavior, ignoring the internal students, personality, comprehensiv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gnoring the students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teaching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and role.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we recognize that to full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