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对黄河流域水量的影响.docVIP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对黄河流域水量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屆海峽兩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討會,2006年11月,中壢市 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建設對區域水資源量的影響 劉廣全1,2 1.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2. 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 摘要 黃土高原位於祖國大陸腹地,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土文化的發祥地;總面積達64.2萬km2,涉及青、甘、寧、陝、蒙、晉、豫7省(區),這裏溝壑密佈、乾旱少雨、植被稀少、暴雨集中,是祖國大陸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之一,也是祖國大陸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一直倍受各級政府的高度關切和重視。黃土高原水資源特點為總量偏少,而且時空分佈不均。黃土高原以水土保持為主的生態環境建設對區域水資源狀況產生影響,到2050年建設林草植被2965萬hm2、修建基本農田1176萬hm2、建成淤地壩6萬座,共需要水資源72.68億m3。 一、前言 黃土高原位於祖國大陸腹地,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土文化的發祥地。她孕育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在數千年裏,炎黃子孫在黃土地上努力發展旱作農業,創造的繁榮盛世,讓世界矚目和折服。黃土高原土地資源遼闊,礦產資源豐富,光照充足,不僅是祖國大陸重要的優質水果、畜牧產品及能源化工基地之一,也是祖國大陸未來經濟發展最具潛力的地區之一。然而,歷經數千年沉重的過度土地利用、戰亂和災變的摧殘,黃土高原的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生產力低下,已成為祖國大陸生態環境退化的淵藪和對祖國大陸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有重大制約的地區。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一直倍受各級政府的高度關切和重視。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黃土高原進行了大規模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和植被恢復工程(如“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新世紀來臨之際,國家提出“退田還林(草)、封山綠化、個體承包、以糧代賑”的黃土高原及黃河流域治理的戰略措施,將大大促進黃土高原戰略定位的調整、生態環境的恢復重建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使黃土高原得以休養生息,步入良性迴圈的軌道,必將在新的世紀創造出新的輝煌。但是黃土高原局部區內生態環境依然脆弱,乾旱、缺水、水土流失問題依然嚴重,而且黃土高原以水土保持為主的生態環境建設同樣對區域水資源狀況產生影響,如何定量評價這種影響,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本文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黃土高原的基本情況 位於祖國大陸西北的黃土高原總面積達64.2萬km2,涉及青、甘、寧、陝、內蒙古、晉、豫7個省(區)(圖2.1),這裏溝壑密佈、乾旱少雨、植被稀少、暴雨集中,是祖國大陸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之一,也是祖國大陸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 黃土高原是比較完整的自然地理區域,地貌分為黃土丘陵溝壑區、高原溝壑區和風沙區三大類型,區內有部分土石山區。該區氣候屬典型大陸性氣候,處於西風帶內,又受季風影響;太陽輻射在2200~2850h之間,由南向北漸增,經度間差異不大;區內溫度差大,最冷月為一月,最熱月為七月,春季溫度高於秋季溫度,≥10℃積溫由4350℃到2500℃以下,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時空分佈不均,由東南向西北遞減,由600mm降到200mm以下,降水天數由100天降到60天,甚至更少,降水變率大,暴雨占降水比例大;乾燥度為1.0~4.0,屬於半濕潤半乾旱及乾旱氣候。植被和土壤成帶狀分佈,由東南向西北依次分佈著森林植被區、森林草原植被區、草原植被區和荒漠草原區。 圖2.1 黃土高原地區的地理位置 三、黃土高原水資源狀況及其特點 黃土高原地區的年徑流總量為654.63×108m3,其中自產水量443.7l×108m3,入境水量210.92×108m3;該地區非重複計算水量為111.30×108m3,重複計算水量為224.75×108m3。黃土高原地區地下水資源為335.98×108m3,黃土高原地區水資源總量為765.86×108m3 (見表3.1)。該地區的多年平均徑流深為75.6mm,相當於全國平均的27.0%;黃土高原人口約8 200×104,人均佔有水量585.0m3,只有全國人均的22.0%[1],可見黃土高原水資源總量嚴重不足。另一方面,黃土高原區自然條件差,單位面積能承擔的合理人口密度為10~20人/km2,但該區人口增長過速,有的縣平均人口密度100人/km2以上,人口密度遠遠超過該區合理的人口容量,人、地、林、糧矛盾突出,給區域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揮帶來巨大的壓力。 表3.1 黃土高原地區水資源總量 流 域 河川徑流量 (×108m3) 地下水天然資源 (×108m3) 重複水量 (×108m3) 水資源總量 (×108m3) 黃河流域 392.83 263.11 190.45 465.49 閉流區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