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放生与放生文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出版时间:2012-05-28 10:33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36.1241.C1033.004.html 宋代放生与放生文研究 赵杏根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 摘要:宋代所设放生池之多,相关文章之多,空前绝后。放生本是佛教活动,而这些文章洗净佛教痕迹,将放生转化为 王权服务、显示儒家仁爱和保护生态资源。其中有尊君的政治意义,有理学家 “万物一体”的伦理意义,以及保护资源、环 境的生态意义。 关键词:生态伦理;生态保护;生态资源;理学;佛教 引言 放生是佛教的修行行为。佛经 《梵网经》卷下云:“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 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世世皆由彼受生。故六道众生,悉是我父母。若见世人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 [ ] 1 解其苦难。” 佛教认为,所有众生,都在六道轮回。众生中的任何一个个体,都生生世世受身于父母。因 此,其他任何众生,都可能是其过去的或者是未来的父母。清代才子袁枚 《夜坐》诗中说:“又愁轮回多, 爷娘认无数”,也就是这样的意思。既然对众生中的任何个体说来,其他众生都是其父母亲,那么,父母 亲有难,当然要相救了。这就是放生的理论根据。佛经中,解救众生的法门和故事很多,例如舍身饲虎、 舍身救鸽等,是其中最为著名的。《金光明经》卷四 《流水长者品》中,流水长者就救了濒临死亡的鱼, [ ] 2 后来获得福报。 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界和民间,也有了放生的活动。南朝和唐代,有些帝王和官员信仰佛教,也倡 导放生,设立放生池。宋代,未必信仰佛教的皇帝,在未必信仰佛教的官员鼓动下,以朝廷的名义,下令 设立放生池,而未必信仰佛教的士人,写作碑记等宣传。有宋一代,佛教受到冷遇甚至排斥,可是,放生 池及其碑记,都远远超越此前或此后的任何一个王朝。本文将对此作些探讨。 宋代放生池之盛和碑记之多 根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放生池,设立于南朝萧梁梁武帝时期,其地址在荆州,梁武帝有 《荆州 [ ] 3 (p532) 放生亭碑》,见 《艺文类聚》卷七十。此宋代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卷一已言之。 许多寺庙也设放 生池,那是民间的行为。政府以行政命令设立放生池,则自唐代肃宗年间始。唐肃宗乾元二年,皇帝下诏 书,派左骁骑卫右郎将史元琮和中使张庭玉传昭,命山南、剑南、黔中、荆南、岭南、江西、浙江和江西 [ ] 卷 ,

文档评论(0)

godadd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