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产业郊区化和居住郊区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居住地与工作地
分离的现象进一步显现。城市中心区域的活力已不仅仅体现于当地的居住人口
(也称“夜间人口”),以“日”为周期的通勤和其他经济活动人口(也称“白天
人口”)对中心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各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从发
展意义上讲,白天人口比夜间人口对中心区域具有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国外对“白天人口”的研究起源于20 世纪30 年代的欧洲,目前的实证和应
用研究都相当成熟。而在我国学术界关于“白天人口”和“夜间人口”的划分虽
然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存在观察、计数上的困难,目前对白天人口的研究基本上
还停留在描述阶段。
卢湾区是上海典型的市中心区,具有显著的大城市市中心区的白天人口特
征,因此本文选取卢湾区作为研究样本,以经济普查和第一次和第二次基本单位
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和统计方法等,对上海卢湾区的白天人口特
征和其对区域发展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为中心区的规划和我国开展这方面研究
提供参考及建议。
通过研究,本文总结出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作为市中心区的卢湾区白天人口
数量巨大,2000 年白天人口总数达 51.72 万人(其中白天工作人口为 32.52 万
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昼夜人口比偏低,仅为 1.6,需要进一步疏解居住人口
来提高这一指标;白天工作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高,通勤半径较小,外来通勤人
口年龄结构较轻;白天工作人口的从业结构南北差异较大,北部以服务业为优势,
南部以工业为主导。区域内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偏大,影响了 CBD
功能的发展,使金融贸易等行业的优势不够突出。白天人口的数量和属性特征与
区域的交通设施、行业发展、精神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为了地区的长远发展,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应疏解市中心区居住
人口,吸引白天工作人口,提高昼夜人口比,实现二次现代化。其次,要优化市
中心区产业结构,开发CBD 深层功能,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高素质的白天工作
人口。再次,需保护中心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景观,吸引中外游客。最后,
建议在大城市开展白天人口研究,尤其是能够在大城市的人口普查中增加获取白
天人口信息的指标,了解白天人口的活动情况。
关键词:市中心区,白天人口,昼夜人口比,现代服务业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nd residential suburbanization in cities in
China,the phenomenon that the working place of urban population mismatches the
dwelling appears more clearly. The vitality of the center of a city depends on not only
local inhabitants (nighttime population) but also daily commuters and other people
who take part in economic activities (daytime population). The latter has important
effect on downtown in the field of economy, society, culture, environment and etc. In
the developing meaning, daytime population has a bigger and more active role in
downtown than nighttime population.
The study of daytime population can be traced to 1930s in Europe. Nowadays, the
positiv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broad have matured. However, in China though we
are famil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成都、武汉居民休闲活动满意度研究.pdf
- 成为新城人:社区身份认同的型塑 _ 以上海松江新城江中社区为例.pdf
- 城市居家老人的主要照顾者研究.pdf
- 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空间的生产机制研究 _ 以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为例.pdf
- 城市社会结构变迁中的趣缘群体研究 _ 日常生活的视角.pdf
- 城市游憩系统配置研究.pdf
- 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_ 以上海市高桥镇为例.pdf
- 创意产业园区 _ 空间生产中的文化的结构性力量.pdf
- 从_维多利亚女性_到_新女性_ _ 美国中产阶级妇女研究(1870-1920).pdf
- 从“决定”到“建构” _ 知识社会学主题的发展历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