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新人教版.docVIP

高一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2.认识并学习廉颇、蔺相如思想性格的可贵之处。 3.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学习词类活用:使动、意动,掌握虚词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在翻译文句中体会上下文意,准确辨识其语法特征,并翻 译准确活用的词。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预习要求 1.弄懂课文大意,准备复述三个故事。 2.找出本文中的特殊句式,说说他们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3.思考:本文是怎样表现蔺相如的思想性格的,由此可以看出《史记》在刻画人物方面有哪些特点? 4.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背景。 ●学习导航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我们在初中时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曾为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所折服。但我们也许还不知道,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人和范仲淹具有同样的胆识,他就是在国家利益和个人恩怨发生冲突时选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蔺相如。(板书课题) 二、本文背景的介绍 由学生介绍课文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势、历史条件,教师总结补充。 1.合纵连横 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又一说,六国地连南北,故六国联合抗关中之秦为合纵;秦居关中,六国居山东,六国服秦曰合纵。本文是说合纵之势中的。 2.与课文有关的背景 据课文内容,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距秦灭六国前220年差63年。此时,秦经百余年变法强国,已相当强大。于前312年败楚军百万之众于重丘。又于前299年拘囚楚怀王。于战国期间,秦已成为最强的诸侯国。 战国期间有纵横家——士,进行“合纵连横”,秦以“连衡”攻山东六国,六国以合纵 对付西方的秦国。当时,“合纵”之策已破,秦方得势于“连衡”(合纵连横以公孙衍、张仪、苏秦、庞涓等纵横家始谋,成为两种敌对战略)。 战国时的士,是各种人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他们活动于各诸侯国,以游说、荐举的方式,得到各诸侯国的作用、发挥着重要作用,廉蔺都是当时的士。 秦孝公于前356和前350年(迁都咸阳)两次任用商鞅变法“内修法度务耕织,外连衡而斗诸侯”。 秦国变法以后,使得国家制度改进,士、民都有了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又向外扩张领土,国力日益强大,前283年,秦军伐魏,兵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撤去,秦人怨赵,由于当时尚有齐、楚、燕、魏、赵等大国首尾相救,所以不能以主力对付赵国。仅以蚕食瓦解,本文写秦赵的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的斗争过程,赵国挫败秦国,只因有此背景。当时的赵国尚有相当大的实力,兼以廉蔺以国为重,文武相济,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大举攻赵。 三、整体初读 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简介身份 既是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待。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对后文作了铺垫,介绍廉颇,突出他的武功,突出他的“以勇气闻于诸侯”。秦求赵璧,秦赵渑池会,秦国虽无礼,终不敢对赵用强,其原因之一就有忌惮廉颇之勇。同时又为廉颇居功自傲作了铺垫。 介绍蔺相如,则显出他出身低贱,为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他的扶危爱国的品质作了反衬:出身低贱,但品格崇高,才能出众。 第二部分(第二段到最后):是主干,写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 1.完璧归赵。 2.渑池相会。 3.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4.学生复述三个故事。 四、疏通并分析课文 集中学习1~13节 (一)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二)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三)落实文句翻译。 (四)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1.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 2.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明确: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3.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明确: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4.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明确: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5.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