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之梦”——文学中疯癫的跨文化比较.pdfVIP

“梦中之梦”——文学中疯癫的跨文化比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中文提要 本文以比较的视野论述了在中西文学中疯癫如何经由艺术创造而得到丰富 多彩的呈现。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说:“疯癫是艺术作品的缺席。”如果把疯癫看作是 理性的绝对对立物,那么对疯癫的任何谈论都只能是对它的一种否定。事实上, 疯癫一直是倍受作家青睐的文学道具。福柯本人在书中也多次引用艺术作品作为 例证。本文要探讨的就是疯癫如何通过文学发出自己的声音。作家和疯人有一定 的“相似点”,他们的区别之处在于,作家能够“传达”关于疯癫的体验,而疯 人则不可能。这里,“传达”是指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当把疯癫引入文本的时候, 作家不可避免地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对疯癫的理解和想象,所以,文学中的疯癫同 医学上的疯癫是不同的。这使得文学中的疯癫能够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 以认识和表现这一组关系为总线索,全文分为上下篇。上篇主要比较了在现 代之前疯癫在中西文学中的呈现。在这个部分,本文通过对中西古典文学中包含 疯癫描写的一些经典文本的阅读,采用形象分析的方法,从表现疯癫的程式、意 义、审美情感等各个方面对中西文学中疯癫的呈现进行比较分析。中西文学中对 疯癫的呈现有相似之处,但是仍然存在着由不同文化背景而造成的引人注目的差 异。中国文学对疯癫的表现重外部特征的模拟,表现方式上以抽象为主,程式化 发达,疯癫的形象相对单一,富于现世精神而绝少悲剧性;西方则注重对情感和 心灵的追问,表现方式上以移情为主,形象上主要朝“神性”和“兽性”两方面 拓展,富于超世精神,饱含悲剧品格。 下篇从现代时期开始,在这个时期,随着非理性主义的传播和现代心理学的 发展,文学中疯癫的形象被重塑了。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伍尔夫、福克纳等作家 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文学中疯癫崭新的面貌。作家本人和他作品中所描述的疯 癫之间的距离前所未有的缩短;作家能够在文学中实现同一个精神不同部分之间 2 的对话(一种精神分裂的症候);文学中疯癫的形象也被消解成了碎片。疯癫和 正常的界限不再明晰,这种混沌状态也体现在了文学表现之中。在中国现代文学 中,这一新的面貌同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对悲剧精神的接纳是紧密相连的。在鲁迅、 茅盾、曹禺、张爱玲等中国现代作家的笔下,“影响”的痕迹清晰可辨。这些变 化促成了文学和疯癫新的联姻,在当代文学中,疯癫的呈现在继承和影响的双向 作用之下经历着新的整合和发展。对疯癫的认识和表现分离了,这种分裂也是后 现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关键词:疯癫 文学 佯狂 分裂 悲剧性 狂欢 非理性 心理分析 3 ABSTRACT The thesis studies madness in literature with a comparative view. Foucault said in his book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madness is exactly the absence of work of ar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that madness is the opposite of reason; any rational talk of madness would be its denial. However, in fact, Foucault himself quoted many times the works of art as illustration for his arguments. What I want to research is how madness formed its own voice within the work of art. Madness has always been a favorite literary instrument. Although artists share som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with madmen, their most di fference is artists “deliver”the experience or knowledg

文档评论(0)

文献大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