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比较研究文献综述.doc

我国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比较研究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  目:  我国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IPO抑价IPO抑价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区别与联系Baron(1982)提出了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是委托—代理关系,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Baron认为承销商往往比发行人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和发行新股的定价信息,以及它们自己及其客户的私人信息。如果发行人(委托人)无法全面地监督承销商(代理人),承销商就会抑价发行,以保证能够顺利承销出去,避免无法承销的风险。 Welch(1989)指出发行人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提出了信号传递理论。市场中存在高质量和低质量的公司,上市公司本身拥有有关本公司的真实情况,而投资者不一定能够区分。高质量的公司都会采用高抑价这一信号来表明自己的内在价值,故意以一个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股票;而质量低的公司若想假扮成质量高的公司就需要付出较高的模仿成本,所以质量低的公司一般抑价程度比较低。 赢者诅咒,亦称胜利者诅咒,是Rock1986年首先提出的,认为市场上存在着两种投资者,即知情投资者和非知情投资者,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当知情投资者得知新股具有投资价值时,往往会踊跃购买,非知情投资者被“挤出”发行市场,无法认购到具有投资价值的新股,所能认购到的新股大都是缺乏投资价值的“垃圾股”或定价过高的新股。非知情投资者就会理性地退出发行市场。发行人、承销商为了吸引非知情投资者,不得不采取低价发行,以便向这类投资者提供一些收益补偿。Beatty和Ritter(1986)扩展了Rock的模型,指出若有关发行公司价值的不确定性越大,则信息的价值、无信息投资者的偏见以及必要的折价程度将会更高。 2、基于公司管理层决策的解释 Brennan和 Franks(1995)认为,管理层通过低价发行的方式使得市场对股票产生过度需求,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购该公司的股票这样就可以使公司的所有权更为分散。所有权的分散可以增加该公司股票的流动性而且可以减低公司外部对公司管理层所造成的压力。李强利用统计描述与线性回归方程对全流通时期我国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82只A股抑价率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IPO高抑价率主要是由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和热衷于新股炒作造成的,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形成。参考文献 2005. [7] 张新杨.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的动态分析[J].商业时代,2008(22):83-84 [8] 曾祥渭,马昌云.我国股市IPO抑价现象及其实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6-68. [9] 王林波,陈倩,薛亚楠.创业板与主板 IPO 抑价水平比较研究[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2):69-74. [10] 邓小钊.股票 I PO抑价研究文献综述[J]. 经济论丛,2005:246. [11] 曹凤岐,董秀良.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6):3-14. [12] 浦剑悦,韩杨.新股发行抑价的两种模型检验[J].南开管理评论,2002(4):45-47. [13] 张继强,周勇,张秉膦.IPO折价、逆向选择与分离均衡假说[J].预测,2003(4):47-51. [14] 李博,吴世农.中国股市新股发行(IPO)的初始收益率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0(5):31—36. [15] 周孝华,胡国生,苟思.中国股市IPOs高抑价的噪声分析[J].软科学,2005(19):30-33. [16] 周观君.我国A股市场新股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5:65-70. [17] 庄学敏.我国中小板IPO抑价原因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1):45-70 [18] 王晋斌.新股申购预期超额报酬测度及其可能原因的解释[J].经济研究,1997:12-25 [19] 杨丹,王莉.中国新股发行抑价:一个假说的检验[N].复旦学报,2001(5):66-92 [20] Welch. I. Seasoned Offerings, Imitation Costs and the Under pricing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ournal of Finance, 1989(44),pp 421-449. [21] Maria Rosa Borges. Under pricing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The Case of Portugal. International Atlantic Economic Society,2007,p65-80. [22] Belton M. Fleisher, Dongwei Su.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under pr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