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输血安全及输血后感染疾病的预防 重医大附一院输血科 张国珍 一、输血安全: 输血无论是在抢救危重患者生命还是治疗某些疾病中都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它可以补充血容量,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补充各类血细胞成分,改善贫血引起的各种症状,缓解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 补充各种凝血因子,纠正某种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和紊乱等。 但是输血治疗有其严格的使用范围,如果不合理甚至滥用血液,不仅会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还有可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或传播疾病,严重者会导致死亡,给患者带来生命危害和财产损失。 思考: 输血安全吗? 输血的风险是什么?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先后爆发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南非、印度、利比亚等国家因血液质量造成输血感染艾滋病毒事件。 国内外部分输血事件: 1985年,我国浙江省4例血友病患者因输注进口Ⅷ因子而感染艾滋病毒。 1991年,发现河北省固安县卖血者丙肝病毒感染率70%左右。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河南省因非法采供血数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后发现在河北省、 山西省、安徽省、湖北省、内蒙古、东北等地区有经血传播艾滋病毒的疫情。 黑龙江省农垦建设农场职工医院,1997年-2002年,非法采血、输血造成HIV感染,接受卖血者血液的15名患者感染HIV,其中一人通过母婴传播使其儿子感染HIV,有3人爱人因性传播感染HIV。 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70万人,既往采供血、输血及使用血制品传播占9.3%。 2009-2010年在重庆也有几例疑似输血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二、输血传播疾病: 输血传播的疾病,又称输血相关疾病,或输血传染病,是指受血者通过输入或接种含病原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引起的疾病。对人群:虽然风险很小,但零风险不存在。对个体:一但被感染,风险是100%。 已知通过输血传播的疾病有十几种,主要病原体:HIV、HBV、HCV、HDV、HEV、HGV、TTV(输血传播病毒)、CMV、EBV、HPV(人类微小病毒)B19、HTLV(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SARSV 、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疟原虫、克-雅氏病。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和肝炎 ⒈病毒性肝炎: ① 甲型病毒性肝炎 ②乙型病毒性肝炎 ③丙型病毒性肝炎 目前已发现庚型肝炎(HG)经证实也与输血密切相关,因此,在献血者中存在着较大的肝炎传播高危因素。 输血后肝炎(PTH)是主要的输血传播性疾病。1935年前,国外报道发病率约占8%-23%。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血液检测技术,全世界输血后肝炎发病率平均已下降到1%左右。 但是,我国是肝炎高发地区,人群中甲型肝炎的感染率在80%以上,乙型肝炎感染率达60%-70%,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率近10%,丙型肝炎平均感染率在2%左右,且有上升趋势。 ㈠ 甲型病毒性肝炎 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粪-口是其主要传播途径,经血液传播并不多,偶见于被污染的血制品。 如1988年Gust ID报道,由于应用了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X)血液制品引起肿瘤病房甲型肝炎暴发;1992年意大利、德国、爱尔兰等国相继报道71例血友病患者在输用了某公司生产的同一批浓缩因子Ⅷ后感染了甲型肝炎。 由于甲型肝炎的潜伏期约15-45天,从感染后第3天血液中即有病毒存在,至症状出现后才逐渐消失,在此期间献血者的血液很可能具有传染性。所以,对甲型肝炎流行区和高发区的献血者应作HAV-IgM抗体或HAVRNA检查,以防止HAV对血液的污染。 ㈡ 乙型病毒性肝炎 我国人群中HBsAg携带率约有10%,因此,当前把HBsAg检测作为血液筛查的主要指标。但是,有研究表明,即使HBsAg阴性,并且抗-HBs阳性,个别人外周血单个细胞中仍可检测到HBVDNA,所以现行的方法筛选献血员仍有传播乙型肝炎的危险性,欧美部分国家已在检测HBsAg的同时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 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约为70天(30-180天),输血后乙型肝炎潜伏期约30-60天。急性感染者早期血液中即有HBV存在,约两周左右HBsAg出现阳性,故HBsAg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早期感染者血液中HBsAg含量低,可能造成血液筛选的漏检。 70年代前,输血后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随着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诊断和检测技术的提高,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输血后乙型肝炎感染率已明显降低。 ㈢ 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是近年来输血后肝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约占输血后肝炎的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2.4绝对值 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QGDW 11651.13-2017 变电站设备验收规范-第13部分:穿墙套管.pdf VIP
- 电子商务客服教案课程.doc VIP
- 客服培训课程小游戏.pptx
- QGDW 11651.12—2017变电站设备验收规范-第12部分:母线及绝缘子.pdf VIP
- 中国食用油行业现状分析-小包装食用油市场潜力巨大
- 分散式风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定价策略与渠道价格管理8.doc VIP
- 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控制37页PPT.pptx VIP
- QGDW 11651.10-2017 变电站设备验收规范-第10部分:干式电抗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