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文献综述.doc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1 股权分置,公司绩效定义 股权分置,股东持有相同的股票却没有相同的权利,是指上市公司股东所持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称为流通股,而公开发行前股份暂不上市交易,称为非流通股。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股权分置改革就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改革,就是政府将以前不可以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或其他形式不能流通的股票拿到市场上流通 是为非流通股可上市交易的制度安排,并不以通过资本市场减持国有股份为目的公司绩效主要包括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 22005年9月4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这一正是法律文件的出台,意味着股权分置改革从试点阶段开始转入积极稳妥地全面铺开的1)国家股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2)国家股的代理权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代理权主体缺位;(3)股权结构不够合理。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对价问题的研究吴超鹏(20)等以330家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探讨了非流通股东的对价送出率及流通股东的对价送达率的影响因素苏梅等认为股权分置改革的过程就是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就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支付对价而进行持续博弈的过程。 二是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利益分配问题的研究赵俊强等研究认为在完成股改的公司中大部分样本公司的两类股东在股改中获得增量收益、实现双赢。 三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性及效率的研究郑志刚等从新的角度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现存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认为在我国上市公司现存的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之外的积极股东的存在成为目前较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许年行等收集了 526家实施股改公司的资料运用心理学的锚定效应理论指出股改公司所确定的对价是一种非完全理性的经济决策行为。刘玉敏、 任广乾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均产生了积极作用。四是对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绩效的研究陈明贺利用81家上市公司的年面板数据对实施一年多的股权分置改革及公司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与市净率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U型关系股权有一定集中度又有相对的控股股东公司绩效较好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或国家法人股时公司的经营缺乏效率。2006)2000年研究发现,股改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股改的进行使公司的控股股东的持股数下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有助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环境,从而提高公司绩效。另一方面,股改和股改公司市场价值负相关,降低了大家对股改公司的预期,说明中国股票市场改革给股民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在起作用,中小投资者对参加股改公司的预期较差。一年的股改成效还不明显,它的好处还不能完全在股改的公司身上得到体现,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负的作用。 胡珍全(2007)运用两配对样本的T检验和Wilcoxon符号平均秩检验对上市公司股改前后的经营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从总体上来讲,股改有利于上市公司绩效的改善。 郑春美、白宏磊、熊丹(2007)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改善公司绩效。 从前人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学者关于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很不一致。 2.2 国外对于股权分置与绩效的研究 关于公司股权结构和绩效关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Barley和Means(1932)。他们指出,在公司股权分散的情况下,没有股权的公司经理与分散的小股东之间的利益是有潜在冲突的,此类经理无法使公司的绩效达到最优。 正式的研究则始于Jensen和Mocking(1976),他们将股东分为两类,内Merck(1988)用托宾Q值作为公司绩效指标,用管理者股份比例作为股权结构指标,对1980年财富500强企业进行了回归分析,认为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变动对公司绩效在不同的股权结构区域有不同的影响。 Joseph Blaze,Conte和Douglas Kruse(1996)研究了员工持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员工持股以缓解员工与管理方之间的冲突,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改善企业经营业绩。 Shellfire和Vishay Thomsen,Pedersen和Knits(2001)通过检验1988年至1998年876家最大的美国和欧洲上市公司数据,进一步探讨了股权集中(以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衡量)与公司绩效(以托宾Q值衡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他们的检验结果验证了前人关于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存在非线性影响的结论,这表现为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显著,而在股权相对分散的情况下并不显著。 31)根据对以往的回顾,明显发现国外的研究比较早熟。国外学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