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1.1冲裁工艺性审查
1.1.1工件形状、尺寸
1.1.2生产批量:工件要求小批量生产。
1.1.3材料:10钢 板厚:1mm 硬度:≤156HB
1.1.4特性及适用范围:用于制造强度不高的焊接件、冷冲压件、锻件和渗碳零件如螺栓、垫圈,隔板、外壳等。碳 C : 0.1~硅 Si:0.17~0.37锰 Mn:0.35~0.65硫 S :≤0.035磷 P :≤0.035铬 Cr:≤0.15镍 Ni:≤0.25抗拉强度 σb (MPa):淬火回火,≥410(42)条件屈服强度σs (MPa):≥245(25)伸长率δ5 (%):≥25断面收缩率ψ (%):≥5:冲击功 Akv (J): 硬度 :未热处理,≤156HB热处理规范:正火,910,空冷金相组织:铁素体+珠光体。))
=
≈65.67㎜
3)确定是否需要压边圈
根据坯料相对厚度:
t/D×100=1/65.6×100=1.52>1
式中 t——坯料厚度,㎜
D——毛坯直径,㎜
查文献可知
不用压边圈,若怕该冲件在拉深过程中会发生起皱,保险起见,采用带弹性压边装置的模具也可。这里的压边圈实际上是作为定位与顶件之用。
2 确定拉深次数
由于拉深件的高度与其直径的比值不同,有的拉深件科研用一次拉深制成,而有的高度大的拉深件,则需要多次拉深才能制成。
所有根据工件的相对高度(h/d)和坯料的相对厚度(t/D×100)的大小确定拉深次数 。
查表可知,由于工件相对高度0.35远远小于一次拉深时的相对高度0.70~0.57,则可一次拉深成形。
也可根据相对厚度查表确定出筒形件(带压边圈)极限拉深系数mc1=0.53~0.55,而工件的拉深系数为mc=d/D=44/65.6≈0.67>mc1则可一次拉成。
3排样及材料利用率
(1)排样方法
冲裁件在板料,带料或条料上的布置方法称为排样。合理的排样是将低成本和保证冲件质量及模具寿命的有效措施。应考虑以下原则:
1〉提高材料得利用率(不影响冲件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可适当改变冲件形状)=3000/68.6=43条余30mm
每条裁板上的工件数n2
n2=(B-a1)/s=(1000-1.5)/67.5=15个
式中B——钢板宽度(每条裁板的长度)1000mm
每张钢板上的工件总数: n总=n1×n2=43×15=645个
(3)材料的利用率
衡量材料的经济利用率的指标是材料的利用率
=(n总×πD2)/(4L×B) x 100%
=(645×3.14×65.62)/(4×3000×1000)× 100%
= 72.6%
第三章
3.3冲压模具设计
3.3.1确定冲模类型机结构形式
在冲压工艺性分析后拟定冲压工艺方案时选择复合模,又因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工件间无搭边值,复合模结构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又可直接利用压力机的打杆装置进行推件,卸件可靠、便于操作,所以模具类型为少废料复合模。
3.3.2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在冲裁模设计中,冲压力是指落料力,缷料力,拉深力,压边力,冲孔力,切边力和推件力的总称。它是冲裁时选择压力机,进行模具设计校核强度和刚度的重要依据。
1)落料力
F落=KLt
=1.3×3.14×65.67×1×294N
=78.81N
式中--板料的抗拉强度
查文献可知
10钢=255~333MPa 取=294Mpa
2)卸料力
P卸=K卸F落
=0.045×78.81KN
=3.55 KN
查文献可知
式中K卸=0.45
3)拉深力
F拉=Kπdt
=0.54×3.14×44×1×363N
=27082.12N
≈27.1KN
查文献可知
式中K——修正系数,K=0.54
——材料强度极限,10钢=294~432MPa,取=363MPa
4)压边力
P压=π/4〔D2-(d+2rd)πdt
=1.3×3.14×30×1×294N
=36KN
式中d——工件孔直径,d=30mm。
6)推件力
P推=K推P冲
=0.045×36KN
=1.62KN
K推——推件力因素,K推=0.045。
7)故总冲压力为:
P总=P落+P卸+P拉+P压+P冲+P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