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清时期安徽淮河流域蚕丝业的推行与变迁.pdfVIP

论明清时期安徽淮河流域蚕丝业的推行与变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0卷摇 第6期 中 国 发 展 Vol.10摇 No.6 28 2010年摇 摇 12月 China Development Dec.摇 2010 论明清时期安徽淮河流域蚕丝业的推广与变迁* 张崇旺 (安徽大学政治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摘摇 要:该文对明清时期安徽淮域蚕丝业的变迁、官府对蚕丝业的推广及其效果、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等问题进 行探讨,以期对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振兴皖北经济战略的实施有所裨益和启示。 关键词:明清时期;安徽;淮河流域;蚕丝业;农业推广 中图分类号:F129摇 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摇 文章编号:1671-2404(2010)41-0028-06 摇 摇 蚕丝业历来是立国至本,民生之计。 远古以来, 徽乃至中国的重要地位;二是仅有的安徽淮域蚕丝 安徽淮河流域(主要包括现今的阜阳、亳州、宿州、 业研究成果多属于通史式的勾勒,缺乏深入的历史 淮北、淮南、蚌埠6市,以及合肥所属的长丰县,六安 分析。 鉴于此,笔者拟对明清时期安徽淮域蚕丝业 市和所属的寿县、霍丘、霍山、金寨4县,滁州所属的 的变迁、官府对蚕丝业的推广及其效果、发展的障碍 明光、天长2市及凤阳、定远2 县)一直是蚕丝生产 性因素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今国家促进中部 的重要基地。 《尚书 ·禹贡》记有夏禹平治洪水后, 崛起战略和安徽省委省政府振兴皖北经济战略的实 将全国分为九个州(冀、兖、青、徐、豫、扬、荆、雍、 施有所裨益和启示。 梁),平整土地,种桑养蚕,其中提到的六个出蚕丝 1摇 明代前期安徽淮河流域蚕丝业的推广 的州,就包括现今皖北地域在内的徐州。 汉唐北宋, 安徽淮域的蚕丝业十分兴盛。 宿县褚兰画像石中的 耕织结合是传统农业社会的重要特征,农人安 纺织图,就以梯形画面表现了汉代纺织丝织品的缫 于田亩,耕不误时;妇女不习游惰,勤于纺织,是历代 [1] 丝、纺纱、织布的三大过程。 据《新唐书 ·地理志》 王朝治国的重要目标。 因此,每当王朝更替,新兴王 载,唐代颍州、寿州、濠州出絁,亳州、宿州产绢,泗 朝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多实行轻徭薄 州、颍州、濠州的绵以及寿州的丝也很著名。 北宋的 赋,与民休息,劝课农桑的政策。 明代以前,安徽淮 [2] 淮南“土壤膏沃,有茶、盐、丝、帛之利冶, “平时一 域就已经有多次小规模的蚕丝业推广。 如汉末战乱 [3] 路上供内藏绸绢九十余万冶。 亳州绉纱更是“举之 后的曹魏官府在安徽淮域推广植桑养蚕,要求屯田 [4] [5] 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冶,工艺相当精巧。 此 客“专以农桑为业冶, 而郡县官吏对农民则“课使 后,历经宋金、宋元之战,人口大量南迁,安徽淮域的 [6] 耕桑冶; 宋金对恃时期,南宋政权也曾于绍兴七年 蚕丝业开始一蹶不振。 (1137)正月七日诏淮甸守令,对复业民户“安辑抚 不过,历史并不是直线发展的。 在明清时期,安 [7] 养,躬劝农桑冶, 乾道元年(1165)正月二十日“诏 徽淮域的蚕丝业并不曾一路跌落,中间也有明代前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