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歌融入高师学前音乐教育的探索.pdfVIP

地方民歌融入高师学前音乐教育的探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第 2期 学禺教胃研究 NO.2.2013 (总第 218期) StudiesinPreschoolEducation SerialNO.218 地方民歌融入高师学前音乐教育的探索冰 赵 雷料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温州 325035) [摘 要] 民歌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有着天然的联 系,应成为高师学前音乐教学的重要资源,如可以选民歌入教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用口诀记音乐记号,提 高记忆效果;在教学中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授,提升高师学前音乐教学的的内涵等。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民歌 一 、 民歌与当前高师学前音乐教育的双重困境 民歌植根于本乡本土,来源于劳动与生活,体现了当地人民繁衍生息的脉络 ,是地方特色文化的 标志。一方山水造就一方音乐艺术。例如在温州 ,民歌就有着浓厚的雁山瓯水之韵味。现实生活中, 民间音乐大部分是以活态形式存在的口头艺术,其 口头传承的特点带来了很多的变异 ,民间艺人又 大都年过古稀,面临着青黄不接 、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除此以外,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欧美港台音 乐大量流人,电视网络传媒不断普及更新,视听媒介飞速发展 ,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年轻一代 越来越喜欢新鲜多元的现代音乐 ,而对本土民间音乐的了解甚少 ,甚至认为它过时了,对之不感兴 趣。这使大量优秀民间音乐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濒临失传的危境。 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也有创新文化的作用 ,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对民 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以及其他音乐类课程 ,均缺 乏民族民间音乐案例分析等内容,更不用说利用当地民歌素材进行教学了。[21这导致高师学前音乐教 育在教材资源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十分不足,更谈不上很好地履行弘扬民族文化的使 命了,也就未能跟上新时期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步伐。 当前高师学前音乐教育开设的乐理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将来必然要承担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 的需要 ,具体表现在现行的高师学前音乐教育所使用的乐理教材和幼儿园音乐教学在内容上不太吻 合 ,学生所学的乐理知识和当前幼教实际存在着某些脱节的情况。如高师学前音乐教育的乐理课在 传授音乐知识过程中游戏化 、趣味性不够,缺乏节奏韵律训练,选取歌曲谱例很少 ,甚至没有考虑到 学生今后实际从事的幼教工作,因此也就没有针对当地的教学实际引用儿歌和民歌,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致使毕业生上岗后不能学以致用,难以适应实际的教学工作。 收稿 日期 :2012—10—29;作者修改返回日期 :2012一l1一l7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弦子书音乐研究”(批准号:l2YJA760048)、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研究工程重点项 目“温 州民间音乐研究”(批准号:09WHZT010Z)、温州大学教师教育2011年度校级专项教改项 目 “学前乐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编号 : 246)、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12--2013学年专业建设项 目 “高校学前师范专业乐理课程教改探索——将地方民歌融人教学研究”(编 号: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赵雷 ,E~mail:zhaol@wzu.edu.en - - - — — 54 -·-—— 二、地方 民歌发展概况及其教育价值 温州民间音乐源远流长,唐诗人顾况 永《嘉社 日赛神》诗云:“东瓯传旧俗,风 日江边好。何处乐神 声,夷歌出烟岛。”其时,音乐多用于酬神。宋代 ,民歌流行,叶适 桔《枝词》中有 “不唱杨枝 ,唱桔枝” “吹箫打鼓趁年华”之句,可见其盛况。当年肇兴南戏中亦采用不少温州民间小曲。明代歌唱之风更 盛。另外,姜准在 《歧海琐谈》里记载元宵佳节 “儿童结伙踏歌 ,一唱百应。”至清,仍 “繁弦未断踏歌 起 ,总是人间丰乐声。”(项霁人 上《元灯词》)建国后 ,温州市文化部门曾先后多次发掘、整理民间器乐 和民歌 ,举办过各种规模不等的民族民间音乐展演活动。1987年 ,温州民众最为熟悉的民歌 对《鸟》 和 《叮叮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