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毕业设计:省道S102第十一合同段路面结构研究与设计.docVIP

道路工程毕业设计:省道S102第十一合同段路面结构研究与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 言    随着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类的路面相继出现,公路等级、路面等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施工质量也得到了保证,然而在施工质量、监理水准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我们的路面结构设计却进展不快,为此我选择了路面结构设计这一课题,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刻了解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理论,在本次设计之中,我们很好的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调查交通量计算弯沉值,由此来计算路面厚度,拟定路面结构,其次进行方案比较,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最后对各结构层进行材料选择,做击实试验、级配试验、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配合比试验等等,最终确定各个结构层的材料组成,通过设计我们得出高等级公路路面应首选AC系列沥青混合料。 设计题目:省道S102第十一合同段路面结构研究与设计         (章丘龙山-------收费站) 1.工程概况   省道S102是济南市的重要干线公路 也是济南市的主要出口之一 其中省道102第十一合同段(历城收费站---龙山镇)为二期工程 本段因运输重车较多 交通量较大 现已渐渐呈饱和之势;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 经过长期的行车荷载作用 路基路面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 其中龙山文化保护区段(K14+300---K16+500)原路线穿越西河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遗址路面宽度仅为7米 严重制约了交通发展 因此省道S102济南市改建迫在眉睫 1.1 沿线自然条件 1.1.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山东省S102路线全长13.8 公里 本合同段路线全长3.09公里 内有盖板涵一座 该项目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境内 西起韩仓桥 东至枣园西 场区地形地貌主要为山前冲洪积平原 地形东高西低 地势起伏较缓 场区内无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稳定 适宜做一般场地 土为新近堆积土 岩性为亚粘土、亚砂土 1.1.2 气象条件 区内属东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东冷夏热 四季分明 区内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值为12.8℃ 七月份最热 平均气温27.3℃ 一月份最冷 平均气温-2.7℃ 极端最高气温42.5℃ 最低气温-22.7℃平均初霜期为4月13日 无霜期198天 自然区划属II5a区 1.1.3 地质   该区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六层 分别为素填土、黄土、亚粘土、碎石土、亚粘土和强风化石灰岩 岩性为亚粘土、亚砂土 地震烈度VI度 1.1.4 水文条件   沿线降水受季风影响明显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6.9mm 最小为314mm 四季悬殊很大 降水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 主要集中在夏季 占全年降水的57% 而冬春两季降水较少 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的气候特点 区内水资源贫乏 道路跨越季节性河流 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1.2收集或调查交通量 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e 表1.2.1预测交通量组成表 车型 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 后轴轮组数 后轴距 交通量∕次∕日 三菱T653B 29.3 48 1 双轮组 - 305 黄河JN163 58.6 114.O 1 双轮组 - 550 江淮HF150 45.1 101.5 1 双轮组 - 250 东风CS938 24 70 2 双轮组 3 650 红岩CQ261 70.1 87.3 2 单轮组 3 150 设计年限为15年 年平均增长率8%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以BZZ-100表示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下表确定    表1.2.2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标准轴载 BZZ-100 标准轴载 BZZ-100 标准轴载P(KN) 100 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d(cm) 21.30 轮胎接地压强p(MPa) 0.70 两轮中心距(cm) 1.5d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凡轴载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P1的作用次数 均应按公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 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 (1.2.1) 式中: 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 次/日    n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 次/日    P-标准轴载 KN    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 KN    K-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    C1-轴载系数    C2-轮组系数 单轮组为6.4 双轮组为1 四轮组为0.38    当轴间距离大于3m时 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 此时轴数系数为m;当轴间距离小于3m时 按双轴或多轴计算 轴数系数按公式C1=1+1.2(m-1) m-轴数 计算结果如表1.2.3表所示: 表1.2.3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 车型 三菱T635B 前轴 29.3 1 6.4 305 9.4 后轴 48 1 1 305 12.5 黄河JN

文档评论(0)

wuhuajin101010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