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庄子諵哗.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莊子諵譁》作者:南懷瑾 序 言         今天,我們開始講《莊子》。《老子》與《莊子》從中國文化整個體系來講,占的份量非常重。熟悉這兩本書的人很多,而且歷代注解《莊子》的人也很多,因感受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觀點。我們現在重新對《莊子》做一個研究,先把《莊子》在中國文化歷史上的位置,它所占的份量,特別地提出來。   我們都曉得,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所謂諸子百家的學說,是非常的蓬勃發達。我們拿兩個人物來作代表,在春秋的末期是孔子,在戰國時期是孟子。春秋與戰國正是中國歷史上天下大亂的時候,先後亂了三、四百年左右。在這個很動亂的歷史階段,對於學術思想來講,卻是最發達自由的時候。可是青年同學們有個觀念要搞清楚,並不是說那時的學術思想是真自由的時候,這個名詞不是那麼講法的,那個時候無所謂自由,也無所謂不自由。各種思想的蓬勃發展,究其原因,是我們這個國家民族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文化沒有完全統一,文字也沒有完全統一,有些甚至是互相抵觸的,尤其政治的體制,是每一個諸侯各霸一方,那麼,所有的學術思想也各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同一個中國文化的體系下來的。   我們看到《莊子》這本書中,並沒有攻擊過孟子,在《孟子》一書裏也沒有攻擊過莊子,但攻擊過墨子、楊子。我們曉得,墨子和楊子的思想,都是由道家的思想脫胎演變而來的。墨子的主張,“摩頂放踵,以利天下。”從頭頂一直到腳底,都可以放棄自己而去為別人謀利,是徹頭徹尾的犧牲自我,以利別人。而楊子,楊朱的思想,則與墨子絕對相反,他主張“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但並不是我一毛不拔,而你卻該全部給我。他是主張天下每一個人都是這樣一毛不拔,都能不妨害他人的利益,才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這兩個思想,一個是絕對為公,大公無私,忘掉了自己;一個是絕對為私,個人主義,自由主義。這是一個最初思想的大問題。依墨子的思想,要想天底下的人,人人都犧牲自我,做到真正的大公無私,可以說,沒有一個人做得到的。譬如現在這個地方是十一樓,我們照應了自己這個樓層上的人,上邊下邊樓層裏的人作什麼,就沒有辦法照應,這個公啊,就在這個範圍。擴大一點,擴大了我們照應到臺北市,沒有辦法照應到整個臺灣,照應了臺灣,沒有辦法照應到整個世界。所以這個公宇都是比較的,有範圍慢慢地擴大,絕對為公很困難,有這個理而很少有這個事實。那麼依楊子的思想,普天之下,每一個人都只為自己利益著想,絕對不為別人的利益犧牲一根毫毛,那是否做得到呢?也不可能。人類可真是奇妙的動物,固然自私的心理人人免不了,但若要自私到“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的程度,卻也沒有人做得到,更不可能全人類都這樣做。   那麼,孟子攻擊墨子和楊子,也是攻擊這兩種極端相反的主張。絕對的口號唱得很高,但絕對為公做不到,絕對為私也不可能。所以孔孟的儒家思想,客觀地為“公”,適當地保留個人自我,適當地保留一點自私;專走中間路錢,中庸之道,這會有助於社會的安定。我們看到,孟子對墨子和楊子有所攻擊,但沒有看到攻擊過莊子。所以有人可以懷疑說,《莊子》是在《孟子》之後還是之前,這屬於歷史時代的考證範圍,很難確定。   不過,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孔孟的文化思想以及文章,乃至他們所代表的一切,是周朝齊魯文化的系統,也可以說是北方文化系統,具有北方樸實敦厚的氣質。我們作為中國人,都念過《四書》,尤其像老一輩的讀書人,為了要學好文章,必須要背《孟子》、《莊子》。蘇東坡再三講,《孟子》、《莊子》、《史記》,這三部書的文章背得了以後,文章會寫得很好。但是你看《四書》的文章文字風格,跟《老子》、《莊子》是兩回事。可以說,孔孟的文章章法,是北方文化系統的文學味道,很溫柔,很敦厚,很嚴謹,也很風流。這個風流不是現在講的浪漫,觀念不要搞錯了。   《老子》、《莊子》的文章,則代表了南方的文化思想,它的文學境界同《四書》完全不同,後世認為它代表了道家。中國所謂道家的思想,同儒家思想迥然不同。在《莊子》之後,代表南方楚國的文學,便有著名詩人屈原《離騷》、《楚辭》的出現。這一類文章都是同一個系統,其文字境界瀟灑而有韻律,非常空靈、灑脫,文章氣勢也不同。表面上看像一個神經病在說話,東一句,西一句,就像《莊子·齊物論》裏講的“吹”,那的確是在“吹”。現在我們青年人講話說的“吹”,這個“吹”字字眼的用法,是從《莊子》裏面竊取而來的。但是,莊子“吹”得非常有味道。   研究歷史文化,需要瞭解當時不同地區的文字風格的趨勢。楚辭,以及詞賦等華貴美麗的文學,作品,出於南方。後代思想的發展,老莊、禪宗皆在南方,尤其長江流域一帶最為盛行。這一點,青年同學們在研究中國文化,重新整理中國文學、哲學時,有必要加以特別注意。一般來說,北方民風,溫柔敦厚,樸實無華。方方正正,頂天立地的仁道文化,往往由北向南發展。而思想高明、空靈優雅的文化,則誕生於南

文档评论(0)

考试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