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先秦儒家的社会批判思想
孔子、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和文化出现重大变革的转型时期。面对着“世衰道微”、“杀人盈野”的残酷现实,为了救治“天下无道”、“礼坏乐崩”的时代危机,先秦儒家在对社会和文化的反思认识中,提出了以建构人文社会的合理运行秩序,实现人伦之至的圣人德业为追求的儒家思想。其中,社会批判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具体地展示了先秦儒家对广大民众的关爱,以及对现实社会弊端的揭露批判。
先秦儒家的社会批判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反对害民暴政,主张仁政德治
先秦儒家深刻地认识到了民众在国家政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他们极力反对害民残民的暴政,主张实行爱民重民的仁政德治。
孔子指出,残民害民的暴政,是比吃人的猛虎还要厉害的。为了反对暴政,他首先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他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其他的星辰都环绕着它。”《论语·为政》实行仁政德治,统治者在政治活动中,要做到以道德来管理和教化民众,重视百姓疾苦,体恤百姓苦难,关心百姓利益。他强调说,治理国家如果只靠政令刑罚,百姓虽然能够服从统治,但不会心悦诚服;如果以道德去教化、引导人们,以礼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这样百姓才能有羞耻心,并会从内心服从管理。所以,为政不必动用严刑酷罚,只要为政者能够守德向善,则百姓自然也就会遵德向善了。孔子指出了为政以德的社会作用,他说:“统治者讲究礼节,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统治者行为正当,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统治者诚恳信实,百姓就没有人敢不说真话。做到这样,四方的百姓都会抱儿携女前来投奔。”《论语·子路》实行德治仁政,社会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孟子对害民残民的暴政,进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他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并把民众视为治理国家、安定天下的三个根本要素之一,要求君主爱惜民力,重视民事,取信于民,实行仁政。他指出,君主在治理社会时,要实行仁政,仁政源于人人皆有的不忍人之心,人人将怜恤同情别人的仁爱之心,由近及远地推广到社会中,即把家庭生活中亲爱父母、慈爱幼弟的仁心,进而亲爱别人的父母和慈爱别人的子女,用这种仁爱之心去治理国家、安定天下,这就是亲亲而仁民的仁政。仁政推广到整个社会,就能实现天下的太平。孟子指出,夏、商、周三代之所以得到天下,就在于施行仁政,得到了民心;三代之所以失去天下,就在于施行暴政,失去了民心。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国君要仁爱百姓,谨慎刑罚,不可乱杀无辜。他称赞商汤伐桀,武王伐纣的正义性,认为即使是身居要位的诸侯、国君,如果祸国殃民,也要诛杀,从而肯定了诛杀暴君的正义性和合理性。
生活于战国末期的荀子,认识到了民众的政治地位,指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要素之一。他说:“没有土地,人民就不能安居;没有君子,道德法度就不能兴起。所以,土地和人民、道德和法制是国家的根本。”基于对民众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视,荀子指出,为政者不能实行暴政,而要关心和重视民众的生活,保证民众的生存。他还提出了“尊君爱民”的主张,强调君主为政要爱民,并把君与民比作船与水,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他说:“马在驾车中受到警骇,君子在车上就不安泰;百姓在政治上受到警骇,君子在职位上就不安泰。马在驾车中受到警骇,就没有比稳静它再好的;百姓在政治上受到警骇,就没有比恩惠他们再好的。……古书说:‘君子就如同船一样,百姓就如同水一样,水能以载船,水就能以翻船。’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所以,统治人民的,要想得到平安,就没有比平调政治、爱抚人民再好的。”(
荀子指出,民众对君主具有着制约作用,君主作为民众的统治者,应当爱民利民,这是君主的职责。他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人,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掌握国家的人,得到百姓力量的,就富有;得到百姓为之效死的,就强盛;获得百姓称赞的,就荣耀。这三项获得具备了,天下的人都会归顺;这三种获得失掉了,天下的人就会背叛而去”(。君主得到百姓的支持,就能巩固政权;失去百姓的支持,就会被民众所推翻。因此,民众关系到君主政权的得失,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君主如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就要实行爱民的政治,这样国家才会富足、强盛和荣耀,进而使天下之人归服;否则,国家就会陷于贫困、衰弱和耻辱。
2、主张富民教民,反对繁重税赋
先秦儒家极为重视民众的生活,主张为政者应当富民教民,减轻民众的繁重税赋,实行利民的经济措施,解决民众的生计,保证民众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孔子提出为政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②,为政者要勤于政事,取信于民,杜绝奢侈,爱惜民力,不违农时,减少和安排好百姓的劳役,做到富民教民,保证民众的生存。《论语·子路》记载,孔子到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