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科举士风刍议.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聊斋志异》研究 · 文章编号 :1002.3712(2012)O4—0069—13 《聊斋志异》科举士风刍议 王安君 (安庆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摘要:明末清初 ,科举制弊端重重。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严重的负面 影响。很多下层士子为时代风气所裹挟,受利禄的诱导与驱使,其 风气 日趋鄙俗化:他们痴迷科举,揣摩 “程墨”或 “房稿”,拟题,炫 耀八股文才,科场舞弊,人情贿买,出资捐官或出身已蔚然成风; 同时,在士人之间,种种功名迷信之风也盛行不衰。诞生于那个时 代的鸿篇巨著—— 《聊斋志异》,对此有着深刻的反映与批判。 关键词 i科举 ;聊斋志异;鄙俗;士人 ;士风 中图分类号 :1207.419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科举制度,创始于隋,兴盛于唐,完善于明清两代,它在 为封建朝廷选拔官吏来强化其统治的同时,也为下层士子实现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提供了方便之门,自有其合理 性。然而,科举制发展到明清两代,以八股文取士,已是弊端重重, 其对社会风气的不利影响也 日益显露出来 :它不仅在改变着人们 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也在改变着世情世风。当然 ,由于科举制 与士人的联系最为密切,故其对士风的影响也最大。科举之坏人 心术,危害士风士习,已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共识。清初小说家吴 敬梓在 儒《林外史》中借王冕之 口对明初礼部议定的取士之法 “三 收稿 日期 :2012.11-15 作者简介:王安君(1977一),男,山东临沂人,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文 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69 年一科 ,用 《五经》、《四书》八股文”评论道:“这个法却定的不好 ! 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他断定 “一代文人有厄”Ell(P”)。这是觉悟者的警语。在科举制的 影响下,受利禄的诱导与驱使 ,当时的士风 日趋鄙俗化:士子痴迷 科举 ,揣摩 “程墨”或 房“稿”,拟题,炫耀八股文才,科场舞弊,人情 贿买,纳银捐官或出身已蔚然成风;同时,在士人之间,种种功名 迷信之习气也盛行不衰。一代卓越的小说家蒲松龄先生为时代所 裹挟,对科举制的弊端及其制度下的种种鄙俗士风有着清醒的认 识,他痛恨腐朽的科举制及士人的堕落,但也无可奈何 ,只有拿起 生花之笔将其写入不朽之作 《聊斋志异》(为表述方便 ,以下简称 聊《斋》)中,以寄托其意,表 “孤愤”之情。 一 、 士人对科举的痴迷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所 以,“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流传千古的曾被无 数士子奉为信条的宋真宗的劝学 “名言”。历代统治者也都效法 之,以富贵与美女劝诱士子读书仕进,因而,±子读书仕进风尚虽 历千百年而长盛不衰。明清时期,科 甲出身成为士子出仕的唯一 正途,读书仕进风尚就更加浓重。《聊斋》士子也不例外,他们大多 孜孜于科举功名,锲而不舍,更有甚者,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我们在 聊《斋》中,到处可以看见士子读书奋进的身影。 《凤 仙》中的刘赤水,“闭户研读,昼夜不辍”①;甄《后》中的刘仲堪,“淫 于典籍”,“恒杜门攻苦,不与世通”;而攻苦到近于痴迷的莫过于 《书痴》中的郎玉柱了,他 “昼夜研读 ,无间寒暑”,见“宾亲不知温 凉,三数语后,则诵声大作”,并深信书中真有金、粟、美女在。这些 ①蒲松龄:聊《斋志异》(三会本),张友鹤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年版,第 1181页。本文所引 聊《斋》原文,皆出自该著作,因引用较多,以后不再一一 注明。 70 士子大都家境贫寒、条件艰苦,但他们依然刻苦读书,希冀将来能 取得理想中的功名利禄 。 下层士子读书奋进、追求功名 ,就像农民辛勤耕耘、希冀庄稼 丰收一样,是他们的本分,并没有错;但如果痴迷于此而不知醒 悟,就会适得其反。下面要谈的就是 聊《斋》中几个痴迷于科举功 名,无论是生是死还是历经数生数世都不能释怀的 “特殊”士人。 《王子安》中的王子安久困于场屋 ,再次人闱后,由于 “期望甚 切”,遂痛饮大醉来麻痹 自己高度紧张的神经。就在其醉卧之时, 狐精连连谎报他得中功名,而他却信以为真,以致洋相出尽,丑态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