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1卷第 5期 苏 州 大 学 学 报 (工 科 版) V01.31 No.5
2011年 l0月 JOURNALOFSOOCHOWUNIVERSITY(ENGINEERINGSCIENCEEDITION) Oct.2Oll
文章编号:1673—047X(2011)一05—0024—04
[Cu(wCI)(bphpzm)]n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bphpzm=二 (4-苯基吡唑)甲烷
俞 向阳,李海燕 ,李红喜,郎建平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江苏 苏州215123)
摘 要:在乙腈中,二(4一苯基吡唑)甲烷(bphpzm)与CuC1溶剂热反应得到配位聚合物 [Cu(一C1)
(bphpzm)],该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x一射线衍射法测得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c2,晶胞参数:口=3.2725(8)nm,b=0.39528(9)nm,c=1.31l8(3)nm,ot= =90。,
= 100.465(5)。,V=1.6687(7)nm ,C19H16C1CuN4,Mr=399.35,D =1.590g/cm ,Z=4,r(000)
= 816,Rl=0.0287,wR2=0.0527,S=1.065。化合物 1是 由半梯型一维[Cu(一C1)]链通过 bph-
pzm配体桥连而形成的两维结构。每个铜原子与两个 Cl原子和两个 N原子配位 ,形成一个扭 曲的
四面体配位结构。Cu—N,Cu.C1键长分别为 0.2082nm,0.2379nm。
关键词:;(4一苯基吡唑)甲烷;铜化合物 ;晶体结构;合成
中图分类号:0641.4 文献标识码:A
自吡唑合成以来 ¨J,含双吡唑甲烷类配体金属化合物因其丰富多彩的结构以及在光学、磁性材料和生物
无机化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z_4J,而备受化学研究者的关注。含双吡唑甲烷类配体铜配合物的结构也十分丰
富,可以形成单核 一j、双核 I9]和聚合物l1 “J等。在研究含双吡唑甲烷类配体铜配合物时,发现配体中吡
唑环上的取代基的体积大小、电子效应可以影响所得配合物的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如 Gu1分别与双(3,
5一二甲基吡唑)甲烷 (dmpzm)、双 (4一溴.3,5一二甲基吡唑)甲烷 (bbrdmpzm)配体反应,分离得到双核化合物
[Cu(-I)(dmpzm)]和一维配位聚合物[Cu(一I)(bbrdmpzm)]。它们结构的不同,可能是由吡唑环上的取
代基电子效应的不同引起的,但在这些不同结构的配合物中,配体往往都是以螯合配位方式与铜原子配位的。
在以前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体双 (4-苯基吡唑)甲烷 (bphpzm),与CuCI反应,得到二维配合
物 [Cu(.C1)(bphpzm)],在该化合物中,配体 bphpzm却以桥联的配位方式与铜原子配位。本文介绍配合
物 [cu(一C1)(bphpzm)] 的合成与结构。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药品
所用试剂为市售分析纯试剂,C,H,N含量用Carlo—ErboCHNO—S型 自动元素分析仪测定;红外光谱是用
KBr压片在 VariamScimitar1000型红外光谱仪上400~4000cm 范围测定 的。
1.2 化合物[Cu(1t-C1)(bphpzm)](1)的合成
将 CuC1(0.0101g,0.1mmo1)和 bphpzm (0.0301g,0.1mmo1)及乙腈(2mL)加入到耐热玻璃管中密
封 ,放人恒温干燥箱 内缓慢升温至 120。C后恒温 48h,然后 以每小时5cI=的速度进行程序降温直至室温。在
玻璃管底部有无色块状晶体生成,过滤并用MeCN/Et0(v/v=1:4)洗涤,真空干燥后称重。产量:0.0367g,产
收稿 日期 :2011—08—19
作者简介:俞向阳(1990一),男,主要研究方向为配位化学。
基金项 目:江苏省高校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 目(编号07KJD150182);2009年苏州大学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 目(编号
。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