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命题解读新人教版必修1:第10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件.pptVIP

2014高考历史命题解读新人教版必修1:第10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011年江苏历史,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信息“1938年4月”、“武汉空战”可以推断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武汉会战,因此①表述错误,②表述正确,故选C项。 2.(2011年安徽文综,16)右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迁移运用以及识图能力。形势图反映的滇缅公路,滇缅公路致力于打通中国西南与外界运输大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本题故选B项。 3.(2011年天津卷,31)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知识迁移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材料信息中“毛先生此次去重庆”,可以看出张治中指的是重庆谈判,这次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 4.(2011年湖南高三十二校联考11题)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②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 C.③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④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解析】井冈山是中共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A项错误;遵义会议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B项错误;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是革命圣地,此时期毛泽东思想成熟,C项错误;西柏坡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会议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D项正确。 5.(2011年长沙模拟28题)2009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的字样。当时“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参与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 B.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C.建立何种政治体制 D.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建国 【解析】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即1945年,渝是重庆,由此推断是重庆谈判。 6.(原创)下图体现出的重大历史意义,符合史实的是( ) ①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 ②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③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④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解析】图片反映的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后,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汉,故①正确;该事件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故②正确;战略反攻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故④正确。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故③不正确,符合题意的是B。 7.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