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第24卷 第4期 蚕 学 通 讯
21304焦 12月 NewsletterofSericulturalScience 19
昆虫转基因研究进展、应用和展望。
徐汉福” 李 娟 刘 春 夏庆友~
(西南农业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实验室 重庆北碚 400716)
摘 要 自1982年Sp~tllns和Rubin发现了可作为载体的P转座子并将外源基因成功地转入果
蝇胚层系细胞的染色体而得到表达以来,昆虫转基因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作为现代昆虫分
子生物学中最为基本的技术之一,昆虫转基因技术不仅是分析昆虫基因功能的有力工具。而且在
害虫防治、减少人类疾病载体昆虫携带的病原体的传播以及作为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作用亦日趋
重要。
关键词 昆虫转基因 转座子 转化标记 SIT 昆虫工厂
把遗传物质导入到昆虫基因组中是遗传学家和昆虫学家3O多年来追求的重要目标。自
1982年Rubin和Spm,ti.g利用P因子成功地转化出首例转基因果蝇后…,转基因昆虫研究便极
大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趋成熟、一些不同类型转座子的发现和转
化标记的不断发展,最近几年已有了多个比较成功的转基因昆虫的报道。本文综述了昆虫转
基因研究的现状、进展及应用,并探讨了转基因昆虫研究的安全性、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1 昆虫转基因研究现状
1.1 昆虫转座子
迄今为止,在昆虫中发现的转座子有P、Tcl、Pogo和FP等,近年来又发现了0、Hermes、mi—
no8、hobo、lnalJ/le~、piggyBac等昆虫转座子[2 】。这里着重介绍一些在转基因应用中比较重要的
昆虫转座子。
1.I.1 P因子
果蝇P因子是最早发现的昆虫转座子之一,该因子是一种典型的真核生物转座因子,有自
主性和非自主性两种。自主性因子使用P因子自身所编码的转座酶进行转移,其全长2.9kb,
含4个外显子和31bp的末端反向重复区(invertedterminalrepeat,rm)。P因子内部的转录单位
包括4个开放阅读框(ORF),编码分子量为87kD的位点特异性DNA结合蛋白,即转座酶,可识
别P因子末端重复序列附近的10by序列。P因子的切除和转座都需要转座酶参与,除转座酶
外,P因子转座还需要宿主含有一个与P因子DNA上31bp反向序列结合的蛋白因子。P因子
能够作为基因载体是基于外源DNA的插入并不影响其转座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改造的P因
子载体一般包含标记基因和两侧的P末端序列的质粒DNA,在含有完整的转座酶基因辅助质
粒(helper)的帮助下,该载体就可被转座。P因子转座效率依赖于宿主的选择、载体的大小、
DNA的浓度以及转导操作的方法等因素。目前只在黑腹果蝇和南美果蝇(Drosophila.~iUisto.
ni)中发现了自主性P因子,],至于非自主性P因子,虽然其具有ITR,但转座酶基因被破坏,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691)资助,
徐汉福,男,1978年l2月生,博}研究生.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E物学
* 通讯作者:夏庆友.1965年6月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州:分子 l三物学
维普资讯
蚕 学 通 讯 24卷
故其应用价值不大。
最近A.Salkar等 研究发现,在冈比亚按蚊(Anophelesgambiae)中至少有6个不同的P因
子,在斯氏按蚊(Anophelesstephensi)、四斑按蚊(Anophelesquadrimaculatus)和白跗按蚊(Anophe—
lesalbirnanus)中也发现了类似于冈比亚按蚊中的P因子。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冈比亚按蚊中
至少有两个P因子是完整的且具有潜在的功能,进化分析也表明按蚊中的这些P因子是来自
于不同的进化枝。由此看来,除在果蝇属昆虫中有广泛的分布外,P因子很可能存在于果蝇以
外的很多昆虫中,但其能否像果蝇中的P因子可作为高效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