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历史视野下的综合考察.pdfVIP

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历史视野下的综合考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田墨农越理囊 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历史视野下的综合考察 李成贵 孙大光2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 内容提要: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逻辑和主要内容,就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改革之前,国家统 得太多,管得太死,农民失去了一组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权利。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土地使用的权利、 进入市场的权利、流动与从事非农产业的权利、自治的权利以及获得财政资源的权利。其结果是, 农村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农民无法摆脱贫穷。改革以来,农村发展和农民生存状态改善的主要原因 就在于国家赋予了农民上述关键}生1均权利。目前 三“农”问题依然严重,也是因为国家对农民的赋 权还不充分; 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必然要求进一步给农民赋权。 关键词:国家 农民 权利 在哲学家和文人看来,农业是让人高尚的职业,农村则像是芳草萋萋的伊甸园。当他们飘然而 至,在乡村住上几日,又带着轻灵闲适和心灵的满足悠然而去,这便是一种优美的心绪、一种诗意 的生活、一种古老价值的现代发微,或许也暗示着人道的初原和终极。但是,当人们从思想的世界 降到现实的世界,就会发现,外来客体虚空的感验不过是浪漫主义的浅斟低吟,而乡村本身却是一 部现实主义的厚重经典,它充满了艰辛和沉重。 按照普鲁东的说法, “现实主义即是批判”,它应该表现人道主义思想,同时闪烁着或温和或 炙热的锋芒。只有批判,才能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并符合历史性的要求和未来指向,也才 能理解农民的世界和农民的命运。 一 、 小农的局限 农民用新石器敲开了文明之门,从那时起人类从非历史走向了历史。当荒远的原始中出现牛耕、 发生铁制农具革命时,农民又开启了传统农耕文明时代。这个漫长的时代,生存是农民的最低同时 也是最高的目标,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基本上都围绕这个 目标展开,这里有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 麻”的愉悦,但常态的情形则是充满了劳作的艰辛和生存的重压。由此就铸造了农民特有的品行。 这些品行又是根深蒂固的,以致发生在最近 3O年的改革还无法实现对它的实质改造和重塑。 在 汉《书 ·食货志》中,曾有 “辟土殖谷日农”之说。农民身上有许多与土地相联系的品质, 他们质朴无华、厚重笃实,而且历来是善良、谦卑而又格外简朴的;也不长于抽象理论,很少巧佞 的辞令和一切浮虚的东西。农民大都脚踏实地,颇能茹苦耐劳,无论是大风大雨还是炎日当头,都 不会畏缩懒惰,无不尽心出力。这些都是人类文化中最珍贵的品质,是现代社会的稀缺资源。但是, 小农的生产方式也给农民打上了深刻的印记,使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当他们步履蹒跚地走在 现代经济社会体系中,留下更多的是传统的身影和足迹。 .. 54.. 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历史视野下的综合考察 1.保守品行。根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中国传统农业发端于春秋战国,定型于秦汉,发展于 隋唐,深化于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农业体系。这个体系是一种以习惯为契机的 “周而复 始的经济”,其本质是没有不确定性。农民事先就知道行为的结果,他们无需学会高深的统计和预 测,不变的经济机制可以教会他们所需的投入和产出量。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终会把行为转化为 习惯,这是 “理性为 自然立法”的过程。 在传统农业中,农民已习惯于缓慢的常规运行机制,他们不需要创新,技术进步的 “水珠”几 乎不会在乡村的画布上留下明显扩散的痕迹。农民尽管在原则上可以按照 自己的意愿 自由地确定资 源的流向和组合方式,但是,事实上,传统的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使他们几乎没有其他选择。这种 情势,无论是黄河流域的旱农,还是长江流域的泽农,皆是如此。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启动了农村改革。30年来,新的制度、工业化的力量、现代化的技术、 新型的管理,给农村带来了明显可以观察到的变化。但是,3O年的变化相对于3000年的历史传统, 毕竟根底太浅。尽管广大农民被投入到持续不断的技术变化和经济变化中,同时生活在两种相互矛 盾的逻辑中,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文化行为上的古老品质,还不可能脱胎换骨,源于小农经济的 保守倾向也不可能完全得到改变。 2.政治冷漠。传统农耕文明中,农民基本上认识不到 自己对政治体系和政府决策过程可能施加 的影响或应该承担的义务,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国家、政府是至高无上的,是

文档评论(0)

8号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