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硝基芳烃对虹鳉鱼(Poecilia reticulata)的毒性
张 蕾,徐镜波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主要研究了2,6-二硝基甲苯(2,6-DNT)和4-硝基甲苯(4-NT)两种硝基芳烃对虹鳉鱼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旨在为渔业水质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2,6-DNT的急性毒性大于4-NT,二者的96 h LC50值分别为(25.22±0.19)mg/L和(60.26±0.09)mg/L;亚急性毒性研究中,两种化合物的各种质量浓度在40天内,对试验动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评价二者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其联合毒性为协同。
关键词:2,6-二硝基甲苯;4-硝基甲苯;虹鳉鱼;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联合毒性
中图分类号:X171.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1-0031-032,6-二硝基甲苯(2,6-DNT)和4-硝基甲苯(4-NT)在我国第二松花江各江段检出率较高,它们属于美国环保局(EPA)和中国优先控制的有机污染物[1];4-NT同时也是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提出的环境荷尔蒙物质之一[2]。徐镜波等[3]曾研究过2,6-DNT对鲤鱼的急性毒性,但目前,关于这两种化合物对鱼类联合毒性的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使用的试验生物——虹鳉鱼(Poecilia reticulata),对这两种硝基芳烃的联合毒性进行研究,为水质、排污标准的制定及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化学试剂
2,6-二硝基甲苯(C7H6N2O4,质量分数98%,Aldrich Chem. Co.)和4-硝基甲苯(C7H7NO2,C. P.,北京化工厂)为受试物,丙酮(分析纯,北京化工厂)作为助溶剂。在试液中,丙酮的体积分数≤1 ml/L。
1.2 试验材料
虹鳉鱼(Poecilia reticulata)亲鱼购自长春市虹鳉鱼专门店,实验室条件下驯养产仔,选1周龄的健康幼鱼作为试验用鱼。幼鱼体长(0.81±0.07)cm。幼鱼成长期间死亡率1%。
表1 2,6-DNT和4-NT对虹鳉鱼的急性毒性
化合物 96 h LC50/(mg·L-1) 毒性分级 2,6-DNT 25.22±0.190 高毒 4-NT 60.26±0.089 高毒
1.3 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采用静水换液法,周期为96 h。急性毒性试验按文献[4]所述方法进行。应用直线内插法求得96 h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值)。按国家环保局1986年制定的《生物监测技术规范(水环境部分)》[5]的相关规定进行化合物毒性分级。
1.4 亚急性毒性
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分别设置包括空白对照在内的4个质量浓度组,各设平行。每个质量浓度组投入15尾鱼。以试验幼鱼的体长、体质量变化为观察指标,每10天称量1次,共进行40天。试验方法见参考文献[4]。
1.5 联合毒性试验
根据单一化合物96 h LC50值,按毒性1∶1设置6~8个试验质量浓度;试验方法及LC50值计算方法与急性毒性试验相同。
1.6 联合毒性评价方法:Marking相加指数法
Marking相加指数法是目前水生毒理学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求得联合毒性的LC50值以后,应用(1)式求S值:
S=mA/nA+mB/nB (1)
(1)式中S为水生生物毒性相加之和,A、B分别为受试毒物,m、n分别为单一毒性LC50值及混合毒物LC50值。若S≤1时,相加指数AI=1/S-1;S1时, AI=S(-1)+1。当AI0时,为协同作用;AI0时,为拮抗作用;AI=0时,为相加作用。
2 结果与讨论
2.1 化合物的急性毒性
由表1得出:(1)2,6-DNT和4-NT均属高毒化合物;(2)毒性顺序2,6-DNT4-NT,即二硝基甲苯的毒性大于一硝基甲苯,这与Deneer[6]在1987年报道的结果一致。本结果证明了,对于硝基甲苯类化合物来说,硝基的引入会使化合物毒性增强[7]的结论。
2.2 化合物的亚急性毒性
试验期间,2,6-DNT的2.2 mg/L质量浓度组第33天死亡一尾,其他各质量浓度组均未出现死鱼现象。表2、表3的结果表明,(1)对照组在第20天到30天之间生长最迅速,体质量由21.71 mg增加到40.90 mg,体长由11.13 mm增长到14.05 mm。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化合物对虹鳉幼鱼的影响最大:在第30天,2,6-DNT的3种质量浓度的体质量均较第20天有所下降,与对照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1.5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