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沧桑——给侨港, 一个难民小镇.docVIP

温柔的沧桑——给侨港, 一个难民小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柔的沧桑:给侨港,一个难民小镇 ■凌 洁 一 1 自市区到小镇,约十来分钟。从门前的马路往南走,右拐,进入一个斑斓之地——土花布,红头绳,卷粉摊,咖啡小店。这些色彩绚烂、样子随意的场景,在城里是难以见到的。这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纷杂、喧闹,甚至是颓败落拓的,然而,我不曾在意,相反,竟觉着这当中颇具情调,且显着一种沧桑的温柔沉静,又有几分毫无顾忌的散漫自如。便是在这种境地中,我得以安然。 或许,这便是我们的缘分,我和这个边陲小镇的缘分。 这里叫侨港。一个越南华侨聚居的港口小镇。按官方说法,它叫难民安置点。 在地方的地图上,它占着芝麻大点儿地方,而在中国地图上,它影儿也找不着。是的,它本来就是镶补在南中国边陲海岸的一块补丁。在辽阔的疆土上,它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 说是一个镇,其实,就一条街道,几条小巷,很短,百多两百米的样子。平日行人稀少,寂寥中显着一些苍凉。菜市是唯一热闹的地方,和农村集市区别不大,都闹嚷嚷的,甚至脏乱。然而,这里却是有那么点特别的。起初,它的特别在哪里,我说不清,只凭直觉,或许就是那一地斑斓,让我觉出它别样的风情来。然而,其纷杂喧闹中的寂寞沧桑,又让我觉得这里是有些什么不寻常的。 最初是小镇女人的样子让我注意。我喜欢看她们。她们的衣着、装扮、身段、步态、神情、五官、肤色、举手投足,等等,越看越有味道。我常常坐着,站着,蹲着,明目张胆或者悄无声息地在一旁看她们,像看一场画面新鲜的电影。 她们爱穿绿色小衫子,黑长裤,趿软底生胶拖鞋,扎一把爆炸马尾。她们的马尾和城里甚至中国所有的农村妇女都不同,那是又粗又黑的一把,像刷锅的毛扫。那是做了爆炸头以后的发丝,俨然铁丝经高温后的不安分,蓬松卷曲。她们爱用红头绳,把卷曲蓬松的头发扎在后脑勺下,看起来黑红对比鲜明,很扎眼。从马尾下壮实的后肩往前看,是蜈蚣一样盘踞颈脖的金项链,很粗壮,和同样粗壮的手链、耳环,及嘴里的金牙一起,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相得益彰。 按说,这种不同寻常的怪异极大限度地超乎我个人的审美范围和习惯。尤其是,不管什么季节天气甚至何种场合,她们都是趿着一双软巴巴的生胶拖鞋,很不体面,走在路上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十分不雅;而她们走路的样子,又是那样不堪,胸前臀后的姿势,极不好看,甚至是怪异的。 最初,我甚至觉得心里别扭。随着时间推移,我越来越觉得,她们所有的一切,我业已感到熟悉和亲切,甚至觉得一切属于她们的生活都是理所当然了。 曾经,镇上的小店让我好奇。这些小店大多是杂货店,店面朴素随意,货物很多,当中几乎都是出售咖啡和香水。有包装的商品,外观设计精致,上头标注的是越文或法兰西文,感觉陌生遥远,真有那么点山长水远的意味。然而,便是因了这些,让粗陋的小镇扬着几分异域气息,以至走进街巷会有误入异乡的错觉,尤其是坐在街边小摊上吃着小吃。比如,以爽脆的生菜及嫩绿的薄荷装点得很有情调的薄皮卷粉,炸得酥脆的绿豆饼,还有味道怪异的毛鸭蛋,偶然觉得自己真是身在异乡了。 异乡总该有着异乡的习俗,所以,这一想,小镇一切的奇异,也就理所当然了。 说起来,越南离这里还真的不远。 越南离这里不远,法兰西似乎也不远了。 看过越南的一些电影,《三轮车夫》、《情人》、《印度支那》,里面的越南是外国人眼里的越南,是印度支那联邦时代的越南,颓废,困苦,落后。这些电影,我都喜欢。干燥的空气,杂乱的市场,低矮残旧的屋宇,三轮车夫,戴尖头斗笠的女人,是里面较多见的场景,而这一切和小镇是那样相似。尤其是在闷热潮湿的季节,这里的氛围更是让人想起越南。那时节,阳光落在小摊上,慵懒而倦怠,摩托车从屋檐下呼啸而过,卷起一地沙尘。小镇这种场景,和电影《情人》里十分相似,以至市场拐角那间小屋,偶尔经过,耳畔会依稀传来一个白人少女的欢吟,和一个孱弱的中国男子的叹息。 2 港湾在南棉街南面,在天高水远的一汪沧浪之北。 沿南棉街往下,海风渐狂。当腥咸的气味阵阵扑鼻,往前走上一阵,见一湾乌黑的海水和滩涂上胶着同样乌黑的淤泥,腥咸的气味便是这些海水和淤泥以及腐烂的海藻散发出来的。这种气味,有些怪,如果初来乍到,是难以适应的,然而,于我却似酒酿般芬芳。一如年少时对煤油的迷恋,我恋上了这道气味。多年来,于我,它有着祖传中药般的功效,它安抚我,坐在岸上,有大病初愈的沉静安然。 潮汛对这个内港的光顾似乎是倦怠的。哪怕是涨潮的时候,浪涛的来临也显懒散,一步两徘徊的,推推搡搡。沿岸的滩涂裸露在外,洼地形成沼泽,水深处是停泊港。 滩涂里零落着一些被丢弃的船,经了岁月,残旧破烂,成了船的尸骸。有时候,我会绕港湾一圈,到那些船骸上去看看。通常,我会坐在岸上一艘船骸上发呆。这具船骸搁置在一棵椰树下,像一个两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