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卷 第 期 ,
36 2 海 洋 与 湖 沼 Vol . 36 No .2
年 月 ,
2 0 0 5 3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Mar . 2 0 0 5
莱州湾悬浮泥沙分布形态
及其与底质分布的关系*
江文胜 王厚杰=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 物理海洋研究所 青岛 266003)
=(中国海洋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 青岛 266003)
提要 根据卫星遥感图像和历史观测资料分析,莱州湾的高悬浮物浓度区基本在以黄河口
为中心的北侧海域,而湾顶往往浓度低。 年 月针对莱州湾的底质类型、悬浮物粒径分布
2002 8
以及海流、盐度的航次调查资料显示,莱州湾的底质类型决定着其悬浮物的分布形态。距黄河
口较近的区域底质粒级分布呈明显的双峰结构,即一个较粗的峰值和一个较细的峰值,而较细
的峰值与水体中悬浮颗粒的粒径相近;距河口较远站位的底质分布则呈现单峰结构,并且底质
的粒径较粗。因此,在一般潮流作用下,河口附近底部沉积物容易形成再悬浮,水体中悬浮物
浓度较高;而距河口较远的区域底部沉积物再悬浮相对困难,水体中悬浮物浓度较低。本研究
结果对莱州湾悬浮泥沙分布形态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莱州湾,黄河口,悬浮物,再悬浮,粒径
中图分类号 P736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历来受到中国海洋科学 到10m 等深线以浅的莱州湾大部分区域。臧启
工作者的关注(万修全等, ;孙 涛等, ;姚 运( )利用 年的资料, 等( )利用
2004 2004 1996 1984 Li 1998
庆祯等, ;宋金明等, )。其中黄河这一举 年的悬浮物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分
2004 2004 1991
世闻名的河流的注入,使渤海的悬浮物输运更具 析,其中 等( )还对悬浮颗粒的粒径进行了
Li 1998
特色。特别是1976—1996 年,黄河经清水沟流路 分析,但他们的研究区域基本局限在黄河三角洲
入海,大量的河流泥沙使得黄河入海口呈楔状向 邻近的海域。江文胜等( )利用 年夏季
2002 2000
海中伸展,对莱州湾内的悬浮泥沙分布产生了很 的资料研究了渤海悬浮物浓度与水动力特征的关
大影响。1996 年夏季人工引黄河从北汊入海,使 系,其中特别分析了莱州湾中一个站7 天的浊度
得楔型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转而从新的入海口处 剖面时间序列,得到了潮流、风对浊度的影响。
向外扩展。由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黄 目前,悬浮颗粒物输运的模拟研究正逐渐开
河入海水沙急剧减少,从而使得黄河三角洲岸滩 展, 等( )利用三维数值模式模拟了渤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