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VIP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 7.3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济南市高一统考)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的充分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A.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B.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C.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D.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解析: 答案: A 迁移发散: 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积极 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对苏联当时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环节进行改革和调整,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局限性 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1.早在两年前,即1956年2月25日赫鲁晓夫就已投过一颗震动共产党世界的炸弹,……他当时不停地流泪,将这位前独裁者描述成有着病态疑心,极不信任他人的假货。其中“投过一颗震动共产党世界的炸弹”是指(  ) A.赫鲁晓夫访美   B.古巴导弹危机 C.批判斯大林 D.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解析: 材料指的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引起了强烈震动,导致了东欧各国政局动荡。 答案: C 2.2010年4月5日,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之子撰写的《父亲》三部曲最后一部在莫斯科出版面世。赫鲁晓夫作为改革者,其措施有(  ) ①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 ③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④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赫鲁晓夫大规模开垦荒地,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④不正确。 答案: C 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综合国力有很大的提高,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他执政前期的改革侧重于(  ) A.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 B.重点放在农业领域而且初见成效 C.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 D.与美国的争霸侧重于科技的竞争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是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 答案: C (2011·福州高一检测)苏联国旗降下已经19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解题时应考虑两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结果等。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为了缓解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改革首先是从农村经济开始的。 答案: A 方法技巧: 比较型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比较型选择题,是高考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和辨别等能力。解题时要准确掌握和理解有关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基本史实(包括背景、原因、概况、历程、结果、作用、影响、规律等),并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或将不同性质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4.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须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解析: 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因此答案为C。 答案: C 5.阅读下列政治笑话,回答问题: 苏联历史上主要领导人一起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请看各位领导人的反应: 列宁发出号召:“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 斯大林很警觉,立即指示:“对车上乘客和铁路沿线的所有人 进行调查,视情节给以处分。情节轻者,劳动改造;情节重者,流放西伯利亚;特别严重者,就地正法。” 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勃列日涅夫挥舞着双手说:“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 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于是苏联…… (1)请你补充“……”处的内容。 (2)五位领导人的话反映了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政策,你知道是哪些政策吗?实施这些政策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迁移理解能力。题目设置虽然是一则笑话,解题时注意理解各人所说话的寓意,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概括。第(1)问显然是苏联解体。第(2)问应注意紧扣不同政策及影响,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是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