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植物药归类分析及其化学成分研究思路.pdfVIP

鲜植物药归类分析及其化学成分研究思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 1月 第 15卷 第 1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mChineseMedicine 鲜植物药归类分析及其化学成分研究思路 谭芳,彭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摘要] 对鲜植物药的来源、药性特点及适用于保健食品的种类进行了归类总结,并对近年来有关鲜药化学 成分的研究进行总结,将其研究思路归为5类 ,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方便。 [关键词] 鲜植物药 ;归类分析;化学成分 鲜药是指未经干燥及加工处理的新鲜动、植物 表 1 鲜植物药来源科属分类 体及菌类等直接对疾病进行治疗的中药材…。 《中国 科名 每个科内 鲜药数/种 药典》2010年版中在性状及中药饮片项下明确提及 菊科 “鲜”或 “生”字的药材有鲜地黄、鲜芦根、鲜石 唇形科 斛、生白附子及生姜5种。作为中医治病特色之一, 百合科 鲜药在调治内科杂病、抢救急危重症、解毒及外伤 蔷薇科 治疗等方面都具有独到之处。近年来,对鲜药的研 芸香科、大戟科、豆科 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鲜药化学成分、I临床作用、 茄科 保鲜技术、新剂型及新工艺研究等方面。古今文献 伞形科 中有关鲜药的药性特点往往散见于各种单味药品中, 禾本科、天南星科 未见有集中的概括性论述。本文的归类总结为探明 葫芦科、蓼科、鸭跖草科、马鞭草科 鲜药特点提供了科学依据,介绍如下。 玄参科、石蒜科、桔梗科、十字花科、酢浆草科、景天 1 鲜植物药的归类分析 科、萝蓐科、莎草科、仙人掌科、五加科、苋科、桑 科、兰科、藜科 参考 《鲜药图谱》、 《鲜药的研究与应用》及 茜草科、杨柳科、忍冬科、杜鹃花科、无患子科、大戟 《中药保健食品研制与开发》,对鲜植物药的来源、 科、锦葵科、爵床科、三 白草科、虎耳草科、旋花科、 石蒜科、锦葵科、马齿苋科、楝科、睡莲科、柏科 性味、毒性、功效和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初 木兰科、杨梅科、棕榈科、白花丹科、拢牛儿苗科、石 1 步归类整理,以期为进一步探讨鲜药特点及开发利 榴科 、小檗科、鸢尾科、山茱萸科、胡颓子科、木犀 科、卫矛科 、蒺藜科、虎皮楠科、无患子科、胡桃科、 用鲜药提供依据。 H m 9 8 6 5 4 3 2 杨柳科、冬青科、白花菜科、旱金莲科、橄榄科、芭蕉 1.1来源分类

文档评论(0)

人生新旅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