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 2 00 8年第 3 期
中 山 大 学 民 俗 学 会 与 早 期 西 南 民 族 调 查
施爱东
[摘 要 ]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是最早 展开西 南 民族 调查的学 术团体 。辛树帜领导的瑶 山民族 调查, 为 有
组织的团队调查提供 了科学分工与合作的新范式。史 禄 国率领的西南 民族 调查小 组在云 南等地 的活动, 则 是
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段著名的公案 。杨成志在凉山的考察活动, 更 是民俗 学、人类学 史上的一段著 名的田野
佳话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在 田野调查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关键词 ] 顾颉刚 辛树帜 史禄 国 杨 成志 田野调查
1中图分类号2 K 890 1文献标识码 2 A 1文章编号2 1674 - 0890 ( 2 008) 03- 046- 12
者对中国西南地理、风俗、以及种种人际关 系的
一、2 0世纪初外国学者 的中国民俗调查 看法和评价 。当然, 这些著述 的 目的是给西 方人
看而不是为要给 中国文化作贡献 的, 但在客观上
中国传统的人文研究多是 经史研究, 近现代 刺激了中国学者, 尤其是一批 留学归 国人士对 民
中国的田野作业方法是从西方 引入 的, 调查实践 众风俗 的关注。
也是由一批外 国传教士、探险家和 人类学 民族学 日本人类学 创始人 鸟居龙 藏 ( 1870 - 1953 )
工作者率先开始 的。 是较早在 中国进行人类学考察 的专业学者 。他从
有 明以降, 西方就 不断有传教士和商 人到 中 1895年开始 了在 中国的调查, 1902 年 7 月进入 中
国来, 在中国的生活和旅行很容易激起他们对于 国西南少数 民族地 区, 至 1903年 3 月, / 考察 了
中国文化的兴趣, / 一些对 中国文化有赞赏之心的 诸 民族 的分布与 自然地理条件之 间的关系, 各 民
耶稣会士将一些 中国典籍和在 中国 的见 闻介绍到 族 的体 质、服饰 、居 住、 习俗 、语 言、文 化 等,
西方, 在 18世纪末叶 曾在西方 引起一股中国文化 事后根据调查编写了 5中国西南部人类学 问题 6、
热, 但这种更 多基于想象而不是实际的热度, 不 5苗族调查报告 6 等著作。0» 日本人对 中国的民俗
¹
久就渐次消退。0 调查有很强 目的性, 明治三十三年 ( 1900年 ) 成
鸦片战争以后, 来华 的西人大 增, 著述 再次 立 的 / 临时台湾 旧惯调查会 0 就有浓重 的殖 民色
蜂起, 风土人 情等见 闻类 的著述尤多, 如 著名英 彩, 但在客观上很好地为我们保存 了一批 民俗资
国旅行家莫理循 ( George E r est M orriso ) 5一个 料 ¼, 而且对于触动中国学术阶层, 尤其是留 日学
澳洲人在 中国: 一次穿越 中国到缅 甸的安静 的旅 生 的民族 自尊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º
行故事 6 , 讲述 的是鸦片战争后作者从上海经汉 华西协和大学是较早关注西南 民族 的高 等学
口穿过 四川、云南到缅甸的所见所 闻, 叙 述 了作 校, 该校博物馆早在 1919年就开始搜集西南少数
[ 作者简介 ] 施爱 东 ( 196 8 - ), 男, 江 西 信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