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全唐诗》 稻作诗句看唐代农民生活.docVIP

从《 全唐诗》 稻作诗句看唐代农民生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全唐诗》稻作诗句看唐代农民生活 ? 胡安徽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农业考古》2006年4期 ? ? 封建社会,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的国家,农民是主要的生产者,水稻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有唐一代,封建经济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有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唐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关于农民辛勤劳作的诗句。拙文即以《全唐诗》中的稻作诗句为主,简要分析唐代农民种稻的有关情况,借以反映唐代农民的生活概貌。 ? 一 ? 农民在水田上辛勤劳作。唐代水稻的种植相当普遍,除了传统的苏浙、中原、关中、巴蜀等种植区以外(1),西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2),以及东北地区、华南的福建、岭南地区(3),均有水稻种植。农民们便在这范围巨大的水稻种植区域不辍耕耘。刘禹锡诗《送李中丞赴楚州》:“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清”(4)描绘了楚州(今江苏淮安)城外农民栽下的万顷水稻长势正旺。李中《秋日登润州城楼》:“水连海门铺远色,稻连京口发秋香”(5)是对润州(今江苏镇江)农民种植的大面积水稻的刻画。李嘉祜诗《秋晓招隐寺东峰荣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万畦新稻傍山村,数里深松到寺门”(6)向人们展示了招隐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南招隐山)附近的农民在山村周围刚栽下了万畦新稻的生活画卷。王维《送友人南归》:“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7)则是农民在汉水流域的郧国(今湖北郧县)栽种了似乎与天相接的大片水稻的例证。“处处路旁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8)是皮日休看到的复州(今湖北沔阳)农民们在路旁栽了千顷水稻、院门外种了一渠莲藕的合理安排水田的场景。杜牧诗《郡斋独酌》:“我爱朱处士,三吴当中央。*[禾+罢]稏百顷稻,西风吹半黄”(9)为我们勾勒了三吴一带农民所栽的上百顷的*[禾+罢]稏稻即将成熟的美景。永州(今湖南零陵)的农民也种植了大量的水稻,而且长势特好。卢纶的《送从叔牧永州》就为我们记录下了这一事实:“郡斋无事好闲眠,粳稻油油绿满川”(10)。关中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这里的农民当然重视农业生产,种植水稻的面积颇大。李华诗《咏诗十一首(十)》:“成阳古城下,万顷稻苗新”(11)就是例证。王维的《积雨辋川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12),也给我们昭示了位于关中的辋川(在今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稻田分布之广。巴蜀地区的农民利用地理优势将山泉引流到田间,种植了不少水稻。杜甫在夔州就亲见了用山泉灌溉水稻的景观。他的《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13)和《夔州歌十绝句》:“东屯稻田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14)既说明了山泉灌溉水稻的事实,又点明了农民在东屯栽种了相当面积的水稻。韦庄专门描绘了农民的《稻田》,他眼中见到的是“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程禾亚肥。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15),水稻不仅种植面积非常大而且长得特别茂盛,一派诱人的景色。池州(今安徽贵池)九华山一带“万畦香稻蓬葱绿,九朵奇峰扑亚青”(16),说明农民种植的水稻面积也不小。唐代农民不仅在面积为“万顷”、“万畦”、“百顷”的广袤水田上种植,而且在小块水田上亦留下他们栽培的身影。“十亩稻香新绿野,一声歌断旧青楼”(17),在何扶的笔下,十亩稻田郁郁葱葱的景象跃然纸上。薛逢《题独孤处士村居》:“几亩稻田还谓业,两间茆舍亦言归”(18)点明了独孤处士几亩稻田、两间小茅屋的家业。毫无疑问,独孤处士就以这几亩稻田为业,勤劳耕耘。“小田微雨稻苗香,田畔清溪潏潏凉。”(19)李郢在山中行走时就感受到了农民在小块水田里栽种的稻苗在小雨中散发着清香。 在这样广袤的土地上,农民是否在为自己而劳作呢?不可否认,这中间应该有一点属于农民自己的土地,但绝大多数是属于地主的,而且地主占有的往往是良田。《唐会要》卷八五“宝应元年四月敕”中记载“百姓田地,比者多被殷富之家、官吏吞并。”(20)《全唐文》中也有不少记录:“美地农产,尽归豪奸。”(21)“左右惟强家大族,畴接壤制,动涉千顷,年登万箱”。(22)《文苑英华》则说“上田沃土,多归豪强”(23)。看来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而且是好地,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地主占有多少土地,封建社会,作为统治者的地主,几乎是不可能亲自下田耕种的。那幺,在成千上万顷或是几亩、几十亩的田地上耕作的只能是农民。农民的辛勤劳作很大程度上是在为地主劳作。这些长势良好的水稻,无一不凝聚着农民的劳动和汗水。他们的辛勤劳作,为农业的丰收打下了基础。 农民劳动是艰辛的。薛逢有诗《邻相反行》:“东家有儿年十五,只向田园独辛苦。夜开沟水绕稻田,晓叱耕牛垦瘠土。”(24)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刚满十五岁的少年正夜以继目的在田间扶着犁把、吆喝着耕牛、辛苦劳作的画面。崔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