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外语界 1998 年第 2 期 总第 70 期 ·37 ·
速读教学 :调查与分析
连 先
对于我国外语教学工作者而言 , 阅读教 理解率记录在册 。为了获得学生反馈意见并
学一向分为两大阵营 ———精读与泛读 。速读 为速读教学科研和教材建设铺路 , 我们于
教学的问世不过是近十余年的事 。学者们更 1997 年 4 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提
多关注的往往是精读 、泛读这一“孪生姐妹”, 供的部分数据如下 :
而速读则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算不上“正规 1. 在 229 名回答问卷的博士英语班学
军”。为了了解速读的真正价值 ,我们不妨从 生中 ,入学前“从未受过课堂英语速读训练”
精读谈起 。 者占55 % ;
(
一 、速读与精读 2. “从未接触过英语速读材料 包括 自
)
“精读”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作法 。国外 学 ”者占总数 22 % ;
则多采用“study reading ”或“critical reading ”。 3. 认为“目前速读训练所 占课时比重适
不论侧重有何不同 , 都包含了一个共性 , 即 中”者占总人数的 73 % ,认为“比重过少”者
“细读”。很明显 ,精读与速读非但没有共同 占24 % ,仅有 3 %的同学认为“比重过多”;
之处 ,还很像是一连续体上的两个端点 。从 4. 对速读“很感兴趣”者 占21 % , “感兴
阅读内容考虑 ,精读的取材难度相对要大 ,要 趣”者占65 % ;
有咀嚼回味的余地 ;而速读文章恰恰忌讳艰 5. 认为速读“有助于提高整体英语水
深生僻 。从体裁和题材角度看 ,速读具有篇 平”者占67 % 。
幅短 、篇章多的优势 ,因此更具备题材和体裁 这一组数据颇能说明一些问题 。
多样化的可能性 。假如阅读文字总量相同 , 精读课文主要为语言学习充当媒体 。相
精读的体裁和题材种类充其量不过为课文的 比之下 ,速读文章的处理则完全是另一个套
篇数 ,如总计两万字的 15 篇课文最多涉及 路 。现代中国人多用“不求甚解”来形容学习
15 种题材 。但速读的覆盖大得多 ———若 以 不认真 、不钻研 ,无疑带有贬义 。殊不知古人
每篇平均 400 字计 ,两万字至少可以等同于 的本意已被曲解 。据考 ,此语始出于晋朝陶
50 篇涉及不同题材和体裁的短文 ,可以包罗 渊明 ,意指读书领会大意 ,不去深究 。速读的
万象 ,无所不及 。 情景恰恰如此 。看来古代文人早有速读的主
这个优势给我们带来了更深的思考 :速 张 。
读在阅读教学中 ,特别是在较高起点的教学 若以获得信息为主要 目的 ,没有必要对
中不是太多 ,而是太少 。在现行教学中速读 所有语言点一字不漏地分析 、加工 、消化 , 因
往往被忽略 ,理应加大比重才好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