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松阳县的设置与历史上的两次更名.pdfVIP

浙南松阳县的设置与历史上的两次更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日圈囝 。ANGANj l; 口 丽水学院人文学院 赵仕法 摘 要 松阳县是浙南瓯江流域除瓯江 口之外最早建县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 “千年古邑”。松阳县的得名,缘于瓯江上游松阴 溪旁的一棵秦时古木 松“阳树”,而非 “位于长松山之阳”。 关键词 松阳县 设置 得名 更名 东汉末年,孙策进据江东,在汉朝统治所不及或统治十分薄弱 一 点可以肯定,在200年前后设置的松阳县是瓯江流域除瓯汀口之 的丘陵山地,相继增置新县。在瓯江 ]【上游松阴溪流域先后设立了松 外最早建县的地方,松阳县是名副其实的 千“年古邑”。 阳县、遂昌县,这是浙南处州地域建县之肇始。 松阳县的得名 ,缘于瓯江上游松阴溪旁的一棵秦时古小 “松 一 、 松阳县的设置与得名 树”:松阳树 名《胜志》:松阳县东南临大溪,有松阳树 ,大八 卜一 . 松阳建县的具体时间,史志上说法不一:一说是在汉献帝兴平 腹中空,可坐二十人。秦时物也。松阳木 名《胜志》:松阳立县 ,取松I5{【 二年,即公元 195年:兴平二年,太守许贡奏分乌程置永安县(据 汉《 木为名。在县东南大溪有松阳树,大八十围,其腹中可坐_二十J人。吴《 书》注入此),析诸暨大门村置汉宁县,析章安南乡置松阳县(《台志》 地记》日:县东南临大溪,有松阳树 ,大八十一围,腹中空,可容一十 作 “四年”,宋《书》云 “吴立”),俱属会稽郡。兴平二年,分诸暨之大门 人坐,故取此为名。王右军尝往看之。这棵秦时古木 “松阳树”“大八 村为汉宁县,又分章安之南乡为松杨县日。一说是在汉献帝建安四 十一围,腹中空”,可容二三十人坐,是当地的一处胜景 工右军即东 年,即公元 199年:汉回浦县地,后汉章安县地 ,建安四年析置松阳 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303—361)。王羲之曾经造访处州和松 县,属会稽郡。本汉章安县南乡地,建安四年,孙氏析置松阳县 ,属会 阳,现在的丽水和松阳还有很多遗迹。这棵古木 “松阳树”潭灭于何 稽郡。还有一说是在汉献帝建安八年,即公元203年:松阳县本西汉 时现在已经无法查考 ,但王羲之造访松阳时曾经前往观赏过 ,说II』】 回浦县地,隶会稽 ,东汉章安县南乡地,献帝建安八年立为县。 当时这棵 松“阳树”还矗立在松阴溪边。松阳建县时 “县治建于旌义 对于上述 “建安四年”、建“安八年”两种说法 ,清末民初著名学 乡之旧市”,因 “屡值水患,唐贞元 (785—805)问郡刺史张增请于 , 者王国维提出质疑:吴《志 ·贺齐传》:齐于建安八年讨汉兴,令杨松 改设今地,即古紫荆村也。”口l旧市,即今松阳县古市镇。古紫荆村,即 长丁蕃留备余汗。蕃本与齐邻城,耻见部伍,辞不肯留。考古今无杨 今松阳县城西屏镇。松阳县的设置,说明当时松古平原社会经济的 松县,当为松阳之误。松阳,《隋书 地·理志》作 “松杨”,误倒为 “杨松” 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当时的松古平原是浙江南部的一个重要的 也。丁蕃为松阳长,而齐曾为永宁长,所谓 “蕃本与齐邻城”。而齐为 人类聚落发展区域,是浙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永宁长,在建安元年,则元年时已有松阳县 ,既非吴立,亦非待建安 二、松阳历史上的两次更名 八年始立也。(王国维 乾《隆浙江通志考异残稿 ·卷一》)王国维通过 历史上,唐武德四年至八年(621—625),松阳县曾一度改称松 考证,提出松阳县 “既非吴立,亦非待建安八年始立”的观点。在此基 州。除此之外 ,松阳县历史上有过两次改名,均在五代时期。第一次 础上,有学者提出 “松阳建县时间至迟在建安元年(196)”说:《三国 改松阳为长松:处州松阳县,梁开平四年(910)五月改为长松县。朱 志》卷六。记载,建安八年 (2o3),贺齐进兵建安时,松阳县长丁蕃因 梁时,杨氏据江淮。于是吴越钱氏_上言,以淮“寇未平,耻闻逆姓”,请 “本与齐邻城,耻见部伍”,不服从贺齐让他留备余汗的命令。“与齐 改为长松。五代梁时,杨行密 占据淮南。吴越王钱谬采取 “远交近攻, 邻城”,当指丁蕃为松阳长、贺齐为太末长。太末 、松阳两县毗邻,故 对抗淮南”的基本军事策略,向与杨吴交恶。梁开平四年(910)五川, 日邻城。贺齐任太末长是在建安元年前。建安元年 ,孙策以贺齐为永 吴越王钱缪上书梁太祖,“淮寇未平,耻闻逆姓”,故凡属地与 “杨”同 宁长。由此推知,松阳建县时间至迟在建安元年(196)。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