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9I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2008年 第6期 总第 105期
口
HUNDRED SCH00LSIN ART
文章编号:1003—9104(2008)o6—0199—03
对江南丝竹生存与发展原因的
研究与思考④
仅以太仓地区江南丝竹状况调研为例
苏春敏
(苏州科技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 :江南丝竹从 明清时期起与 昆曲共 同盛行 于江南,是 民族音乐的主要基石之一。
江南丝竹历 时400多年 ,为什么能够历经风雨而百折不挠 ,并一直保持着顽 强 的生命力?笔
者通过对太仓地 区江南丝竹现状 的调研 ,进而揭示 出江南丝竹经久不衰的主要原 因,并对其
日后 的发展 提 出建议 。
关键 词 :江 南丝竹 ;音 乐;太仓 ;调 查 ;生存 ;发展 ;原 因;建议
中图分类 号 :J602 文 献标识 码 :A
Research andThoughtson theReasonsfortheExistenceand
DevelopmentoftheSilkandBambooM usic
— — SurveyontheSituationinTaicangasasExample
SU Chun—rain
江南丝竹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一颗璀璨的明珠,2006年
一 、 发达的经济是江南丝竹生存的基础
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南丝竹起源太仓,
其前身为弦索。16世纪中叶,魏 良辅在太仓南码头创制的昆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经济为文化提供物质条件。江南丝
曲逐步成为中国剧坛的主要剧种。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太仓 竹正是依托太仓当地经济实力而不断充吸养料。太仓地处江
卫军士张野塘在太仓创制的弦索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弦索在 海交汇之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45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
为昆曲伴奏的同时逐渐演变成为独立的丝竹演奏乐队。在民 土地上生息繁衍,2000年前 因皇家在此设有粮仓而得名 “太
间艺术家长期的实践和加工后,形成 了以 《中花六板》、《三 仓”。800年前,太仓作为重要通商 口岸而成为中国最早对外
六》、《行街》、《欢了歌》、《云庆》、《四合如意》、《慢三六》、《慢 开放的沿海城市;600年前,郑和从太仓启航七次远涉重洋而
六板》等为代表的江南丝竹传统八大曲。1958年这种演奏形 名扬天下。明清时,太仓地位达到鼎盛。太仓既宁静又开放,
式被定名为江南丝竹。 既充满活力又生活舒适,两种气质之间丝毫没有冲突,反而营
造出一种特别的城市生态。
① 基金项 目:本论文为国家 “985工程”“科技伦理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 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苏春敏(1958一 ),女,汉,黑龙江哈尔滨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硕士,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音乐
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柳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研究方向:音乐学。
口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08年第6期总第105期 l200
HUNDRED SCH0OLSIN ART
江南丝竹初级阶段的弦索,被誉为是 “颇相谐和,殊为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