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影的渊源与发展初探.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博硕毕业论文,完美PDF内部资料、支持编辑复制,值得参考!

2011—1O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民 间 奇 葩 中国皮影的渊源与发展初探 姚 芳 (唐山博物馆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本文论述了皮影的起源及它成熟之后的发展,对关于起源的三种观点分别进行了列举。 关键词 :皮影 ;起源;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g-:1005—5312(2011)29-0163-02 中国皮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联兆,设无唐五代俗讲僧之与讲宴设图像者 ,则宋之影戏或既 土壤中诞生的一门综合性民间艺术 ,它融绘画、雕刻、音乐 、影 无由发生。”而中国皮影界中,也流传着一首很形象的诗,说 : 像、表演和唱白为一体,是一种深受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它 影“戏本是圣佛留,未从开演灯打头,一 口叙述千古事 ,劝善贬 的起源在民间有很多传说,在史学界历来有三种观点 : 恶说春秋。” 一 、 汉代起源说 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皮影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俗讲”和 在 史《记》、汉《书 ·李夫人传》、汗《戚外传》、汉《武内传》、 僧人宣教,有着很明显的内在联系。但奇怪的是已见的文献史 《搜神记》等书中都记载了汉武帝思念宠妃李夫人,请方士以 料中没有任何关于唐代影戏的记载,到了宋代却又出现了许 幻术招魂的故事:汉武帝对逝去的宠妃李夫人非常思念,为解 多关于影戏的著录,影戏呈现的是一派成熟兴盛的景象。对 皇帝相思之苦,方:t齐人少翁用纸剪人形,“夜张灯烛 ,设帐 此 ,顾颉刚先生对影戏源于唐的观点评价为 “此说虽无史籍根 帏,陈酒肉,而令上居她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 据而仅为一种思想之假定,但颇为有理。”孙楷第说 “余意影戏 而步,又不得就视……”汉武帝看后 ,激动不已,连连说 :“是 殆仁宗时始盛。若溯其源,则唐 、五代时,似乎已类似影戏之事 邪?非邪?偏何姗姗其来迟 !”这经常被当做影戏起源的例证。 耳”。不能否认,影戏在唐代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它的成熟奠 其实利用光照投影早在汉文帝时期就有了。传说宫中聪 定了基础。皮影之树此时已有了小小的枝干。 慧的宫娥用梧桐树的叶子裁剪出各种造型,靠光亮照射投影 三、宋代起源说 到窗纱上 ,为太子取乐,至今在陕西关中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 影戏在宋代已非常盛行了,如果说皮影起源于宋代,那么 歌谣 :“汗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安天下, 它至少在宋初就已形成了,因为宋初之后的几十年间它就达 礼乐传人百姓家。” 到了中国皮影发展中的第一个高峰。当时的东京汴梁有许多 这些都是古人对影子的认识和运用 ,虽然影子是作为影 皮影戏的演出活动。在宋代的文献上也有许多关于 “影戏”的 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 由此就说影戏起源于汉代,似乎仍显 详细记载。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了崇宁、大观以来影 证据不足,有些牵强附会。但可以说中国皮影这棵大树在汉代 戏艺人的姓名。当时的娱乐场所里有专门的影戏演出场地。到 时已冒出了一个稚嫩的小芽。 时令季节,城里设 “乐棚”,“每一坊巷 13:,无乐棚去处 ,多设小 二、唐代起源说 影戏棚子”、“诸棚看人,日El如是”的演出情况。可见 ,在京都 唐代时 ,统治者积极倡导佛教,频繁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影戏演出不少,同时看影为影戏痴迷的人也很多。姜白石就有 到处讲经说法 ,于是盛行一种类似说唱艺术的 “俗讲”,即散文 一 首描绘当时演出的诗:“灯已阑珊月色寒 ,吾儿往往深夜还, 和韵文相结合的体裁 ,散文的经文部分宣讲 ,韵文的故事用演 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头弄影看。”已是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pxua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