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与5-ht 受体基因多态性联系研究的进展.pdfVIP

心境障碍与5-ht 受体基因多态性联系研究的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4· ·综述· 心境障碍与5·HT受体基因多态性 关联研究的进展 刘晓华江开达李飞 传统遗传学研究已证实遗传因素在心境障碍的发病中 起重要作用,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遗传学研究开始着重 于探索精神疾病的致病基因或易感基因。近年来,较多证据 均支持5.HT系统与心境障碍的发病有关,目前已知人类至 少存在7种5一HT受体,即5一HTI、5一HT2、5一HT3、5·HT4、5一 HT5、5一HT6和5一HT7受体,每种受体又进一步分成若干亚 型,且大多数受体已被克隆¨J。于是较多学者以5.HT受体 基因作为心境障碍的候选基因进行研究,其中,与5一HT,。、5. HT:。、5一HT2。、5一HT。及5-HT7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较 多,而与5一HT3、5一HT4及5一HT,受体基因的关联研究尚未见 报道。 1 5·HTlA受体 5一HT,。受体主要分布于额叶皮层、海马、外侧隔、中缝背 核等部位,遗传基因位于第5号染色体q11.2.q13区域…。试验结果阴性不能排除一个完整位点的参与,尚需应用其他 最近新发现5’一端未编码区存在五个突变位点,即一5lT—c,一方法进一步研究。 2.2 152C—G,_32lC—C,480delA和一581C—A,在已报道的 有 5-HT:。受体T102C多态性与抑郁症自杀的研究 Prol6ku,294G—A和549V—T变异位点又发现一处错义变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及自杀的脑和血小板中,5一HT转运体 异Glv272AspBo。此外,ErdmaJln等(1995)发现5一HT。A受体 的结合位点有所减少,5.HT:。受体的密度有所增多。因此一 蛋白28和22位发生氨基酸替换Ile—Val及Gly—Ser,而且 些涉及5.HT神经递质调节的蛋白(如;色氨酸羟化酶、5一HT 这两个多态性改变了5一HT,。受体的细胞外氨基末端区域,从 转运体和5一HT2。受体)编码基因成为自杀研究的主要候选基 而改变了受体蛋白的组成结构。有证据表明,5一HT,。受体与 双相障碍有关¨。。但迄今为止仅有的两项有关其基因多态 现企图自杀者和无自杀企图者之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 性与心境障碍的关联研究(Erdmann等,1995;xie等,1995) 的差异存在显著性,而且,携带5一HT2。/C等位基因的患者自 均为阴性结果。 杀的危险性是非携带者的5倍多。由于未发现两组之问 2 5-HT2A受体 高自杀率可能主要与自杀行为相关,而不是与抑郁症本身相 人类5一HT:。受体在嗅球、海马、额叶皮质、梨状内嗅皮质 等脑区中密集分布,其基因定位于第13号染色体长臂14.21 区域(13q14—21),含20kb,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目断不详)、有或无自杀观念的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对照三个组, 前共发现5种多态性,即2种静息多态性T102C和C516T,3发现自杀及抑郁症的自杀观念,T102C多态性可能都与之无 种结构多态性Thr25Asn、His452Tyr和Ala447Val¨。J。关。 有关5-HT:。受体基因与精神障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 境障碍、自杀及精神分裂症等方面。早在1997年Amnz等、 GutieHez等及Mahieu等就对5一HT:。受体的多种基因多态性 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步表明一 ·115· 的研究未能得出相同的结论,有待进一步重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