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8卷,第12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 and December,2008
8年12月 SpectroscopySpectralAnalysis
聚(2一甲氧基一5一辛氧基)对苯乙炔/Ti02纳米
复合材料的光物理性能研究
孙建平1’2,翁家宝1’2,程云涛1,林婷1,黄小珠1
1.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2.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通过原位强碱诱导下的脱氯化氢缩合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纳米TiQ含量的聚(2-甲氧基一5一辛
氧基)对苯乙炔/纳米二氧化钛(PM()COPV/TiOz)光电复合材料。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证实了在纳米Ti02
料的吸收强度提高。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PMOCOPV/TiOz是具有核一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粒子,直径约
30
的最大发射波长随着Ti02含量的增加发生红移,荧光寿命约为lns,且随着Ti02含量的增加荧光强度和
荧光寿命得到显著提高,并通过PMOCOPV/Ti02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激子离化和电荷传输过程以及复合材
料中的电势能级探讨了PMOC()PV/Ti@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强度增加的机理。
关键词聚(2一甲氧基一5一辛氧基)对苯乙炔;纳米复合材料;光物理性能;荧光寿命
中图分类号:TQ325文献标识码:A BOI:10.3964/j.issn.1000—0593(2008)12—2758—05
及其纯度和特殊掺杂等。本文将经过表面修饰改性的纳米
引 言
氢缩合聚合法制备出可溶性聚(2-甲氧基一5一辛氧基)对苯乙
高分子发光材料聚对苯乙炔(PPV)是一种典型的线状共
轭高分子,具有很强的发光性能、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成 进行结构表征,研究其微观形貌及光致发光性能。
本低廉、柔韧性和成膜性好、可以大屏幕显示、能带结构通
过化学方法易于调节等众多优点而备受关注,其在发光二极 1实验部分
管、光伏电池、传感器及非线性光学材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D-s3。但早期合成的无取代基的PPV是不溶不熔的,1.1试剂和仪器
nlTl,晶型为金红石
加工性能差、发光效率低、亮度小、单色性差等,严重影响 纳米级二氧化钛颗粒(平均粒径20
了它的实用化[6]。因此,改善PPV的发光效率就成为实现实型,武汉大学提供,采用偶联剂对Ti02进行表面改性,改性
用化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TiOz纳米微粒固有的纳米结构方法将择文发表),对甲氧基苯酚、溴代正辛烷和叔丁醇为
效应及光电特性(电荷载体、光电活性中心、光学微腔等), 化学纯试剂,甲醛、多聚甲醛、浓盐酸、四氢呋喃(THF)、
Hide等[7]首次将Ti02纳米微粒与MEH—PPV制成复合材乙醚、三氯甲烷、1,4-二氧六环、甲醇和无水乙醇等皆为市
料,利用Ti02纳米微粒较高的折射系数,在共轭聚合物中售分析纯试剂,叔丁醇钾由实验室自制。
充当一个各向同性、随机的微腔,散射受激光予,大大增加 Nicolet
了受激光子通过的路径长度,减少微腔内光束的损耗率,从
而延长腔内光子的寿命,提高了MEH—PPV的发光效率。 shaw公司);Lambda900型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仪(美国Per—
一般认为影响PPV的荧光量子效率的重要因素可能是 kin-Elmer公司);TecnaiF30型场发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
920型稳态/瞬态荧光光谱
PPV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共轭程度、PPV分子间的相对取向镜(荷兰Philips—FEI公司);FKS
收稿日期:2007-05一10。修订日期:2007—08—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