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菌培养与DNA提取方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科技通讯 2009.1 试验研究 玉米大斑病菌培养与DNA 提取方法 1,2 2 2 张明会 姜 钰 徐秀德 (1.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1; 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沈阳 110161) 摘要:采用液体静置和振荡两种培养方法进行菌丝培养,以不同省份的玉米大斑病菌为材料,优化 CTAB 法提取玉米大斑病菌DNA 。 提取后的DNA 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60nm 和280nm 测定及 0.4%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液体培养皿法培养菌丝快速、高效,提取DNA 的质量好、纯 度高。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病菌培养; 提取 DNA 玉米大斑病 [Exserohilum turcicum(Pass.)Leonard 1.2.1.1 液体平板静置培养法 挑取适量菌丝体移 是当今世界上玉米主要叶部病害之一。 在我 入装有马铃薯蔗糖 液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装液 et Suggs] (PD) 国,以东北、华北北部、西北和南方山区的冷凉玉米 量为培养皿容量的 ,接种菌丝体悬浮于液体培养 1/3 产区发病较重,一般年份减产 左右,严重流行年 基表面, 培养 ;当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 20% 25℃ 3~4d [1~3] 份减产可达 以上 。 世纪 年代后,由于抗 菌落,用灭菌牙签挑取菌落,无菌水冲洗一次,吸去 50% 20 70 病品种的推广应用,该病害一度得到控制。 近年来, 多余水分,将菌体 菌丝和孢子 收集于离心管中,用 ( ) 随着栽培技术不断改革, 玉米品种的更换和病原菌 冷冻干燥机-110℃冻干2~3d ,研磨成粉末,备用。 群体的变异,该病呈现明显加重趋势,仍是生产上不 1.2.1.2 液体振荡培养法 挑取适量菌丝体移入装 可忽视的重要病害。 进行群体遗传研究可采用分子 有 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内, 振荡培养 。 PD 25℃ 5~6d 标记技术。 快速地提取高质量的DNA ,可大大提高工 灭菌纱布过滤获取菌体,无菌水冲洗 1~2 次,吸去多 作效率。 但目前已报道研究结果差异较大,由于培养 余水分, 在研钵中加液氮研磨成干粉, 收集干粉备 及操作方法,影响结果准确性。 本研究对玉米大斑病 用。 菌的培养和DNA 提取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从分子 1.2.2 DNA 提取 水平上研究玉米大斑病菌种群致病力分化提供实用 采用CTAB 法,略有改进。 技术。 利用 DNA 分子标记技术探索遗传信息多态 ① 取菌株粉末 16mg 放入 1.5ml 离心管中, 以 性, 从而揭示个体间或种群间分子水平上遗传变异 0.03ml/mg 比例加入 CTAB 提取缓冲液(1.4mol/L

文档评论(0)

renw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