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考点透视+高考解密+技法点拨专题十五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pptVIP

【金版学案】2015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精讲课件考点透视+高考解密+技法点拨专题十五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其中有思想感情,艺术特点,有联想想象,有修辞方法,是从多角度分析与鉴赏的结果。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从弟①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②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③。 注:①从弟:堂弟。②越吟:越人庄舄(xì),在楚国为官,曾唱越歌以寄托乡思。③杜:即杜若,香草名。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是夜越吟苦”中“苦”的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步,突出该字(词)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描写为主,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只有“苦”,它是全诗感情所在。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荏苒几盈虚”反映的是时光的流逝;“澄澄变今古” 暗含着朝代的更替;“是夜越吟苦”,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千里共如何”,联系诗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这一切都在诗人心中归结为“凄苦”的心绪。第三步,从该字(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苦”实际是全诗画龙点睛的词语。 答案:“苦”字言简意丰,吟者借此感慨时光流逝、朝代更替、异地飘零、故乡难回、友人命运等,感情凄苦,为全诗感情所在,可谓点睛之笔。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总结出解答此类题目的步骤与要点: ①指出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所起的作用。 ②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③考虑该字(词)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例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 江 小 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全诗围绕“交情”展开叙述和议论。前两句是叙述,后两句是议论,并将“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交情”实际是全诗画龙点睛的词。 答案:交情。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高考总复习?语文 专题十五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赏析诗中炼字(词)、诗眼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赏析炼字(词)是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炼句是品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赏析语言风格就是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 考点透视 1.鉴赏炼字型 【例1】 (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何遁山入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名题导练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鉴赏“绿”字需结合具体语境,可联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此处的“绿”可理解为使动,“使树绿”,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美,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春天的生机。 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借题发挥: 鉴赏炼字,答题要先解释词义,指出所用的表达技巧,然后把这一词义放回原句中整体解读,看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最后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达到的艺术效果。 2.鉴赏诗眼型 【例2】 (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初 见 嵩 山 张 耒①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