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系
《汉英翻译》
课程介绍与教学重点
厦门大学 胡兆云
课程编号:030020
英文译名: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课程性质:必修课
要求先修课程:英语阅读、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英语国家概况、大学语文、英汉翻译
教材:《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王治奎主编,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4版
参考书:
1.《新编汉英翻译教程》,陈宏薇、李亚丹主编(陈宏薇、陈浪、李亚丹、谢瑾编),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英语翻译实务基础版》,贺军主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3.《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汉英比较翻译教程》,魏志成编著.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5.《汉英英汉翻译教程》,张春柏主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翻译基础》,刘宓庆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邵志洪编著,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8.《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编著,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汉英翻译教程》,吕瑞昌等编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10.《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谢天振主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11.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Jeremy Munday著,李德凤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本课程是一门高年级阶段的专业技能必修课,重点训练学生的汉英翻译技能。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汉、英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一般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中文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译文忠实原意,语言流畅。要求学生既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又具备较高的翻译实践能力。
本课程基本指标:
1. 使学生具备汉英翻译的基本理论与能力。将翻译理论、实践、评析与鉴赏有机结合,以中西翻译理论为指导,以英汉对比研究为依托,使学生掌握汉英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从事基本的翻译工作。同时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英、中文本,继续提高英、中语言和文化水平。
2.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翻译平均成绩超过全国平均分。
3. 学生在国内翻译赛事中获奖。
4. 教师有相关教学研究成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
5. 70%以上的授课教师教学测评为优。
6. 有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和正式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二、教学计划
厦 门 大 学
教 学 进 度 表
( 2009 — 2010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 汉英翻译 上课系、专业、年级 英语专业2007级(三年级)
各章节教学内容纲要 教学形式 时间安排 主讲人 备注 第1章 汉英语言对比 讲授与讨论
第1周 胡兆云、陶慧
第2章 汉英文化对比 讲授与讨论 第2周 胡兆云、陶慧 第3章 汉译英的标准、可译性与可读性 讲授与讨论
第3、4周 胡兆云、陶慧 第4章 汉译英的理解与表达 讲授与讨论 第5、6周 胡兆云、陶慧 第5章 文法、逻辑、修辞与翻译 讲授与讨论
第7、8周 胡兆云、陶慧 第6章 词语的翻译 讲授与讨论 第9、10周 胡兆云、陶慧 第7章 句子翻译 讲授与讨论 第11、12周 胡兆云、陶慧 第8章 篇章翻译 讲授与讨论 第13、14周 胡兆云、陶慧 自编翻译专题 讲授与讨论 第15周 胡兆云、陶慧 自编翻译专题
翻译:八级考试翻译 讲授与讨论 第16周 胡兆云、陶慧
复习、考试
第17、18周 胡兆云、陶慧
说明:“教学形式”指课堂讲授、实验、习题、讨论、现场教学、社会调查、实习等。
英语系高年级教学教研室
2010 年 2 月 22 日
三、教学安排要点
1. 教师共同研讨教学,商讨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翻译练习材料等,互相传递教学信息,掌握学生动向和教学效果,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2.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课内及课后进行大量翻译实践练习,及时、细致讲评。
3. 利用和创造机会,组织学生参加翻译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等,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进行翻译实习与锻炼。
4. 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翻译资格证书考试。
5. 组织学生参加高水平的翻译竞赛活动,比如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编辑部组织的“韩素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