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理念和问题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理念和问题分析 一、网络语言与网络流行语的变异 网络语言,是人类语言在虚拟空间的特殊变体。伴随着网络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悄然与人类的社会活动实现无缝对接,在文化传播、科学教育、大众娱乐等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也对公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折射作用。 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将人类语言从宏观的角度划分为语言和言语两大部分。其中,语言是相对静止的稳固的社会交际工具,而言语是不同社会群体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语言具有社会属性,而言语则具有更多的个性色彩。网络语言是网民在虚拟空间交流的工具,受众广泛,带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同时,不同社会群体运用的网络语言不甚相同,这就意味着网络语言鲜明的个性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本文所涉及的网络语言特指狭义网络语言,即网友通过网络平台所采用的词汇、句子(流行语居多)以及语篇等诸如此类的言语现象。它既是拥有特定的规律和特点的语言系统,又是网友表达自己情绪、观点以及反映社会特定现象的言语行为。所以,有学者认为:(1)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社会方言。[1][2](2)网络语言是流行语的集合。[3](3)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现象的同时亦是一种文化现象。[4] 1.早期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与报纸、广播、电视并称为“四大媒体”,凭借其迅捷与便利,已逐渐发展成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媒体。网络语言相比于传统语言,传播速度更快,更新周期更短,因此博得网友的青睐。早期的网络语言有以下特点: (1)构成方式多样化 此阶段的网络语言多流行于各大论坛以及即时聊天工具中。从构成要素来看,可分为: ●数字型。例如,“555”表示伤心大哭,“886”表示下线,再见的含义,“9494”是汉语叠词,表示对观点的充分赞同,“847”劝慰对方别生气,“7456”则指怒火中烧,以及网络上通过两幅有趣的被网友所拍摄的汽车牌照的照片中的数字“00544”和“44944”分别代表“动动我试试”和“试试就试试”之类,不胜枚举。数字型的网络语言多是通过数字与汉语词汇发音的相似性而引申出现的。 ●字母型。多为英文字母,此类网络语言也是通过读音的相似或者是字母所代表的汉语拼音缩略而来。例如“RT”指“如题”,“BT”是“变态”,“PLMM”则指“漂亮美眉”等等。 ●对应翻译型。此类网络语言结合了外来语与目标语在意义上的对应关系,以及两者在谐音上的类似衍生而来。例如2010年年末大热的“geilivable,ungeilivable”分别指给力与不给力,“show”是“秀”,超女流行时的“fans”指粉丝,“homepage”指时下流行的微博或个人空间的主页等等。 ●混合编码型。这一类中多是以特定的符号的堆积来表现出使用者的面部表情特点。例如:“:-)”表示笑脸,“:-(”暗示沮丧,“:-!”则特指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等等。 ●火星文。根据百度搜索引擎中得出的解释,火星文由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组合而成,貌似乱码或拼写错误,最早发端于台湾,通过聊天工具传播,主要受青少年网友所青睐。 (2)类型标新立异,表意直接,使用方便 早期的网络语言之所以能迅速充斥于网络,完全仰仗于其与传统文字的差异所带来的新鲜感。网络语言自出现就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开放性带来的结果意味着网络语言较传统语言更加鼓励和接纳语言方面的创新。网络语言输入快捷,形式新颖,表意手段多样,充满创造性,深得网友青睐。可是它们却并未形成特有的发音和语法体系,并不能具备长期存在的潜质。如果有新的词汇或表达产生,便会被遗忘淘汰,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满足网友的猎奇心态,追求身份的认可而已。笔者此处所指的早期网络语言并不单指时间层面的早,而更多着重强调此类网语在表达方式以及社会功用方面的形态和表现。 2.网络语言功能的转变:网络流行语 随着初期的网络语言在网友中流行、传播以至于日渐泛滥,网络语言已悄然完成从昔日的非主流向主流的华丽转身。网络流行语日益被主流传播媒体以及公众所认可和接受。最重要的例证便是近几年流行的“被××”、“楼脆脆”、“范跑跑”、“两桶油”、“‘蒜’你狠”、“‘豆’你玩”、“我爸是李刚”、“我女儿是彭帅”、“打酱油”、“鸭梨很大”及“给力”和“不给力”,以及近期的“高铁体”,这些代表着广大网民感情色彩的流行语见诸《人民日报》、《新周刊》和《华尔街时报》等主流中外媒体的报道之中,并引起广泛重视。同时,伴随着个人空间、微博等新兴的信息发布平台的普及,网络流行语与大众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并且“自然而然”、“责无旁贷”地成为网友发表对时下流行的文化及社会现象评论的工具。因此现如今的网络流行语不仅仅只是停留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