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陵的规制及其建筑艺术.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孝陵的规制及其建筑艺术 向阳鸣 明孝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东郊著名的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明实 录‘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54岁始营建陵墓,第二年葬人皇后马 氏。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建成孝陵殿。参加建陵的军士民匠总数有数万人。永乐年间。 孝陵神道上建神功圣德碑亭,造陵工程至此完工,前后经历了30余年。 “天为帐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朱元璋诗),具有宏大的帝王气魄和独特的理念追求 的朱元璋,在其陵墓的建造上便是这样来实现自我的。由是,明孝陵开创了新式帝陵制度,并一 直影响到北京明十三陵及清代诸陵制度。可以说,孝陵的建筑规制开启了明清两代皇陵建设规制 的先河,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孝陵的建设中,大量能工巧匠倾注了无限心 力和智慧,使得这一大型帝陵代表了明朝初期建筑艺术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孝陵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几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从陵墓起点下马坊至地下玄官所在 的宝顶,纵深达2.62公里,围绕孝陵的红墙,周长22.5公里,而当时都城应天的城墙,总长为 33.4公里,孝陵的墙垣相当于京城城墙长度的2/3,可见规模的庞大。 孝陵的规制十分典型地体现了“依山为陵”的特点。“依山为陵”即每一座陵墓之后,均有 一座大山做帐护。对山岳、峦头的朝向、形状极为重视。朱元璋在建陵之前,曾与身边大臣刘 基、徐达、汤和等人商议陵址,事前各人书写陵址藏于袖中,后来取出一对,不约而同都写了 “独龙阜”,于是,就选定紫金山主峰之下的这座小山丘。 独龙阜高度约百米,直径约400米,其模样象一座巨大的天然坟茔。加之紫金山历来有“龙 蟠”之称,独龙阜恰好在龙头之下,因此被选中是十分自然的。风水先生也认为此处为建陵的最 佳之地。 孝陵的平面布局,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自下马坊至御河桥,是作为导引的神 道设施,有下马坊、大金门、碑亭、神道石刻、棂星门、御河桥。自御河桥之后的部分,是陵墓 的主体陵寝建筑,有文武坊门、孝陵门、享殿、后红门、升仙桥、方城、明楼、宝顶。另外在孝 陵范围内,还有陵区管理机构神宫监、陵区军事保卫机构孝陵卫,以及陪葬于孝陵范围内的嫔妃 墓、太子朱标东陵等。 下马坊是孝陵的起点,为一间两柱“冲天”式石造牌坊,高约9米,宽约6米,柱断面作抹 角方形,两柱前后及外侧,均抱以砷石,柱端饰以云板云罐,内侧雕出梓框,镶人大额枋,额上 横刻“诸司官员下马”楷书6个大字。 从下马坊西北行约755米,是孝陵陵园的大门,叫大金门。门朝南向,面阔26.66米,进深 8.09米,有券门三洞,中门较高,两侧门较低。大金门的下部为石造须弥座,束腰部分浅雕槐 花,须弥座以上为砖砌。从须弥座至挑檐石下皮,高4.91米,屋面已毁,腰檐下不施斗拱,代 ·30- 以石制挑檐。据结构判断,大金门应为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绿色琉璃椽子,朱红双扉的 华丽建筑。大金门东西两侧接有陵园红墙,已被湮没。 过大金门向正北行70米,是一座碑亭。亭内有“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是朱元璋的儿子朱 所制,记述了朱元璋~生事迹,楷书阴刻,长达2746字,是南京地区明代碑刻中最大的一块。 碑亭平面为正方形,边长26.86米,下部为石造须弥座,束腰部分浅刻槐花,上部砖砌,四 面各开一洞券门。亭顶为重檐歇山式,覆黄色琉璃瓦。清咸丰年间,亭顶部烧毁,只剩砖墙四 壁,内望通天,因而俗称“四方城”。碑亭南正门前,有石阶一块,半掩土中,长2米,宽1.59 米,其上浮雕云龙狮球,相当工细。石阶前现存石栏杆一段,龙凤柱头,高1.90米,宽6.97 米。 过碑亭折向西北行约百米,便是孝陵的神道石刻。神道石刻可分两段,环绕着孙陵岗(现为 梅花山)而形成一个“(”的走向。前一段西北向,长618米,地势略有起伏,依次布置狮、獬 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两对,造型均为一对伫立,一对蹲坐,共24件。石兽 作相向的一坐一立相问排列,两兽问相向的距离4.88~6.90米不等,每对石兽之间的间隔为 29f80--52.50米不等。石兽中狮子为首,是因为狮生性灵活凶猛,可威服百兽,所以,不仅陵 前放置石狮,官府衙门前也多蹲一对石狮,以显示威严。獬豸是传说中的神兽,头生一角,如遇 二人相争,必以其角触不正之人,把它放在陵前,取“辟邪”之意。驼骆,东汉时曾是大臣墓前 的像生内容,明洪武年后始列为帝陵神道上的像生。象,驯服,温顺而有力量,故有象征吉祥和 驱除鬼怪之意。早在东汉时,帝陵神道上已有象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