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汽车发展史 §1-1 汽车的产生和演化 定义 我国:汽车指由自身装备的动力装置驱动,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不依靠轨道或架线,在陆地上行驶的车辆。 美国:自身带动力,在固定轨道以外的道路或自然地上运客、运货、牵引其它车的车辆。 日本:摩托车、带发动机的助力自行车、三轮摩托均属汽车范畴。 车轮发展 3000~3500年以前,车轮与车轴组件出现; 1839年,利用加硫橡胶; 1845年,发明充气轮胎。 实心木轮—铁制车轮—充气轮胎—可拆卸轮胎(内胎、外胎) 动力发展史 蒸汽汽车 17世纪后期,利用火药爆炸力、蒸汽压力、活塞运动机构等技术和发明出现。 1759~1769,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制成了曲柄连杆机构,蒸汽机进入实用阶段,加速了汽车的诞生。 蒸汽汽车 第一辆: (1769年·法国人居纽)蒸汽三轮 时速3.6Km/h,只行驶了1Km左右。 作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至今珍藏在巴黎的国家技术及机械品博物馆内。 蒸汽汽车停止发展原因 内燃机汽车的发展与竞争 起动困难(21个步骤、45min) 、转向沉重 污染大 安全性太差 内燃机动力汽车(近代汽车) 1838年:两冲程煤气机问世(未投入使用) 1860年:电火花点火的常压煤气发动机出现 1862年:四冲程发动机循环理论发表 1876年:第一台往复式活塞式四冲程机问世 1883年:小型高速汽油机研制成功 1886年:汽油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诞生(三轮车);具备了近代汽车的特点: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后驱动、前轮转向、制动手把等。 电动汽车 研制较早,1873年在英国最早出现(四轮卡车) 1885年,法国已制造有多辆电动汽车 1898年,哥伦比亚电气公司生产了500辆 1899年,创时速105Km/h 停止发展原因:一次充电行程太短,电池技术难度。内燃汽车和蒸汽汽车的竞争。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电动汽车我国“十五期间”863计划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蓄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热点) 混合动力汽车(热点) 电池+内燃机 燃料电池+蓄电池 柴油汽车 对轿车及小型汽车而言,多用汽油发动机,现在为从经济性,动力性和环保性方面考虑,世界主要汽车生产集团开始研究、生产柴油轿车。 2004年8月20日:一汽-大众宣布:国产奥迪A6-2.5TDI柴油车投放市场。价格:45.51万元。 配置:世界同步高科技柴油轿车;涡轮增压直喷柴油发动机(TDI),动力大,高效节能,超低排放。 §1-2 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日本汽车工业的腾飞 我国汽车工业的历史 汽车工业的形成与发展 汽车诞生于欧洲,形成于美洲:福特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 发展:二战以后,美国、德国、英国等国汽车工业繁荣。 日本汽车工业的腾飞 1899年,日本本土第一次出现汽车 1904年,制造第一辆蒸汽机汽车 1907年,制造第一辆汽油机汽车 1929年,国产车仅有437辆 1941年,仅普通车辆的年产量达4万辆 1961年,制定购车分期付款法 1965年,汽车产量列世界第四 1967年,居世界第二 1980年,居第一位(年产1104.2万辆) 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1949年前——无汽车工业 1949~1956年——汽车工业的初创阶段 1957~1966年——奠基阶段 1967~1978——坚持发展阶段 1979年以后——加速发展阶段 汽车产品发展 1953~1982年:中型货车(4~5吨)、越野汽车、自卸车底盘、消防车等 为“缺重少轻”时期 到1982年,其生产汽车19.6万辆,轿车5101辆,客车4万,货车15.1万。其比例为2.6%、20.4%、77%。 货车中的轻、中、重比例为22%、73%、5%。 1983~1992:1982年,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成立,提出了产品结构改革方针。 老产品换型 加大重、轻型车开发投资力度 发展微型商用车 发展轿车产品 1983~1992:汽车产量从19.6万发展到106.2万。产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轻、中、重型比例为:43%、50.7%、6.3% 到1992年,中货、客车、轿车产量比比例:59.1%、25.6%、15.3% 1993~2004年:特别是1999~至今,为汽车迅猛发展时期:98年产量:162.8万辆,2000年达206.8万辆,2002年达325.1万辆,2004年达512万辆 货车: 微型商用车: 轿车: 四驱轿车: 汽车产品技术发展 1953~1982年:仿制阶段 1983~2004年 全国汽车质量统检与评定 制定汽车环保、安全标准 换型产品有了明显技术进步 引进大潮带来了许多新技术、新结构(ASR、ESP、ABS、车灯自动跟踪系统、防翻系统等) 汽车产业结构的发展 1953~1956年:中央集中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