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古墓出土珍珠及其相关问题.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古墓出土珍珠及其相关问题 刘森淼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珍珠,或称珠、珠玑,是蚌壳体内所产生的一种有机物。它为圆形小颗粒,质地润洁细腻,有 与蚌壳内表所呈现相似的特殊光泽。我国采用珍珠的历史,至迟可推溯到夏代,《尚书·禹贡》中即 有相关记载。考古发掘中,至今能够见到的古代珍珠实物很少,人们推测,这可能与珍珠为有机物 而易于被腐蚀溶解吸收的特点相关。有幸的是,近年在三峡考古发掘中,我们发现了东汉及隋唐时 期的珍珠实物。现将发现情况与一些粗浅认识叙述于下,供大家研究参考。 一、古墓中出土的珍珠 现有50余颗珠子,分别处于五个不同位置,其应属于不同饰件的残留。其中有孔雀石珠1颗,骨 仅6毫米,中间穿孔直径1—2毫米。出土时,其质地极疏松,根本不能用手捏拿,只能用竹片轻轻 地从泥土中剔出,置于包装盒中。尽管如此,还是有两颗被弄破了。室内整理仔细辨认,发现其为 有机物,有珍珠光泽与不太明显的平行层面,质地细腻,形体浑圆,符合珍珠的基本特征,才判定 是珍珠。 玛瑙饰及青瓷盘口壶等L2j。刚发掘时,对小珍珠的质地尚未辨认出,至宝塔河发现同类物,才得以 确定下来。 坪战国两汉墓,编号为前坪墓M2的一座东汉墓,出土有所谓“素珠”38颗。其“连成串,白色, 中间穿孔,质料不明,直径3毫米”【3]。从描述分析,这种“素珠”的大小形状与宝塔河M3及义冢 地隋唐墓出土的珍珠特征相同,应当也是珍珠。 上面三座出土珍珠的墓葬,从地形上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在长江北岸坡地之上,背风、 朝南,这可能是珍珠得以保存至今的地理条件之一。此外,应与水土地质条件有关。宝塔河M3出 土的汉代五铢钱、铜棺饰片等,锈蚀非常轻微;直径仅几毫米的铁质棺钉,也基本上保留了原有形 状,这是土壤中酸碱度不高、比较适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它有利于珍珠的保存。 二、珍珠产地 我国古代珍珠产地,见于史籍者主要有淮河下游、江汉地区、广东合浦与海南地区。 淮河产珠,见于《尚书》、《说文》。《尚书·禹贡》“淮夷螭珠暨鱼”。淮夷指淮河流域的土著居 民。螬,据孑L颖达疏,是“蚌之别名,此蚌出珠,遂以螗为珠名”。《广韵·真韵》更明确地说:“蟥, 三峡古墓出土珍珠及其相关问题 287 珠母。”蝗,古又作砒。《说文》:“砒,珠也。从玉,比声。宋弘云,淮水中出毗珠。砒,珠之有声。 螭,夏书砒,从虫、宾。” 江汉地区产珠,史料多见。 《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厥篚玄獯玑组。”玑为珠类。玑组为缀珠而成的绶带,其为 贡赋输入中原。 《管子·揆度》:“至于尧舜之王,所以化海内者,北用禺氏之玉,南贵江汉之珠……”。 《正字通》引《山海经·滥水注》:“汉水多蛰纰之鱼,状如覆铫,是生珠玉。数历山楚水多白 珠……。”随州有历山,楚水即指江汉。鲨纰,或作文纰,当为珍珠母贝。 《山海经·西山经》:“鳌纰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鱼尾,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晋 郭璞《江赋》:“文鱼比磬鸣以孕璎。” 《战国策·楚策三》记楚怀王对张仪说:“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 《淮南子·览冥》:“譬如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同书《说山》篇:“故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出于山渊之精。”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随即汉水中游之曾,学 术界已成共识。成语“随珠弹雀”即出于此典。 南海珍珠,记述始于汉代。 《史记·货殖列传》:“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璋瑁、果、布之凑。”番禺即今广州,是汉 代珠玑的重要集散地。 《汉书·武帝纪》:“珠崖、儋耳郡。”东汉应劭注云:“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故日珠 崖。”珠崖在今海南岛。 珠崖之外,以合浦明珠最为有名。宋陆游《成都行》:“易求合浦千斛珠,难觅锦江双鲤鱼。”以 十分珍贵的合浦珠做为锦江双鲤的反衬。 据《续博物志》辑沈怀远《南越志》称,岭南珍珠分九等。上等珠名踏珠,形体在一寸五分至 一寸八九分之间。趟珠之下,依次为走珠、滑珠、磊珠、石可珠,官珠、雨珠、税珠、葱珠。

文档评论(0)

在水一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