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溯源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立足在先前积累的学术基础之上.doc

积累与溯源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立足在先前积累的学术基础之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积累与溯源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立足在先前积累的学术基础之上,无论是对过去的扬弃,还是另辟蹊径,开拓创新。大致来分,学术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研究对象的了解越多越好;二是对前人的探索过程的了解越多越好。对这两方面的学术积累的把握,实际上是一种追根溯源,可以防止迷失本原。在当下学术界浮躁风盛行的状况下,时常拷问自己:做学术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十分重要。对于以民间文化为对象进行研究的学者来说,尤为重要。   本期多篇论文中,反映出学者对于学术本原的执著。不仅于此,从这些论文中还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建档、保护、传承的工作本身,还是探讨这一抢救与保护的政策方针、措施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术积累的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而非对立。   我国对于民间文化的科学研究,始于上一世纪初叶。相关学科的建立,引进了外国当时的学术理论和方法。由于处在内战、日寇入侵等不断的兵荒马乱年代,研究规模很小,学术积累十分有限。解放后的前30年里,由于各种原因,全面、系统的学术积累并不理想,真正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具有重大价值的学术积累,始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因此,无论是民间文化遗产的记录、保存,还是分析、研究、传承,都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需要扎扎实实的调查、积累,从而获得根基牢固的成果。在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迅速消逝的时期,更迅速、更广泛地开展多学科的田野作业,显得尤为急迫。因为一旦“遗产”消失,抢救与保护将成为一句空话,而研究也将进入考古学的范畴。   本期有几篇文章所表述的问题,值得思考。在《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方李莉)一文中提出:在艺术逐渐失掉作为一种世界观的今天,应当重视艺术与人类的社会及生活的关系,有必要引进人类学的方法和视角进行研究。引申一下,文学等的研究,是否也有必要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与视角?在《故事村与民间故事保护》(刘守华)一文中,作者基于多年对民间故事传承的考察,提倡“民间文学民间办”的做法。同理,民间文化的其他门类,植根于民间,传承也要靠民间。在《关于“吃”的文化人类学思考——评尤金·安德森的〈中国食物〉》(郭于华)一文中,作者不无遗憾地为我们摆出了一个事实:我国的历代文人,直至今天的学者,对于中国人最大的事——吃,没有给予从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角度的关注。实际上,正如张光直先生所言:“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黎民百姓日常的衣食住行,是文化的表征和内涵,更是“民间文化”不应忽视的课题。中国古代文献甚少对黎民百姓日常生活着墨,已经给中华文明留下深深的缺憾,我们今天不应再加深这一缺憾。在《德国民俗学者访谈录》中,带着对于我国民俗学发展的思索,户晓辉先生就几个民俗学发展的问题询问了几位德国学者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值得我们深思。 2006年10月 前沿话题笔谈 吕 微 刘宗迪 施爱东 刘晓春 彭 牧 祝秀丽 西村真志叶     我们如何进行学术对话 / 1 专题研究 刘亚虎 南方民族洪水神话的结构及意蕴 / 20 方李莉 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 / 25 漆凌云 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的形态学研究 ——以基本功能、序列及其变化为中心 / 39 祝秀丽 重复与变化:重复律的双重特征 / 48 洪淑苓 孟姜女歌仔册的叙事特点与孟姜女形象 ──以台湾大学杨云萍文库所藏资料为范畴 / 54 庄美芳 台湾原住民日月神话的时空观 / 63 陈映婕 乡村巫婆与地方崇拜的重构 ——以桐庐“陈老相公”信仰为例 / 70 抢救与保护 刘守华 故事村与民间故事保护 / 77 田野作业 杨 秀 黔西陇戛寨长角苗人生育习俗调查 / 82 学者访谈 户晓辉 德国民俗学者访谈录 / 88 书评书讯 郭于华 关于“吃”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评尤金·安德森的《中国食物》 / 99 曹幸穗 犁与文化 ——《中国犁文化》序 / 105 学术动态 河南省民间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启动(姚向奎) / 19 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游红霞) / 107 编言读语 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书稿征集启事 / 108 封面题字 冯骥才 封  二 朱自清 封  三 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学科简介 封  底 竹雕 Dialogues on Frontier Topics About the Ways of Academic Dialogues Lü Wei, Liu Zongdi, Shi Aidong, Liu Xiaochun, Peng Mu, Zhu Xiuli, Nishimura Mashiba(1) Case Studies Structure and Meaning of Floo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专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