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古红颜多薄命
——巴金的《家》中女性角色形象浅析
目录
一、内容摘要…………………………….3
二、关键词……………………………….3
三、正文
封建教义的抗争者——鸣凤……….......4
封建教义的受害者——梅芬……….......5
封建教义的牺牲者——瑞珏……….......6
四、参考文献......................................8
摘要:
女性形象构成了《家》人物画廊的另一道亮丽风景线。巴金在《家》中对并无女性意识的女性人物如鸣凤、钱梅芬、瑞珏等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读巴金的《家》,最让我难忘的就是鸣凤、梅芬、瑞珏这三位惨死在封建魔爪下的年轻女性,她们的悲剧原因固然很多,但不是命运弄人,而是未加反抗,“无抵抗主义”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带着这样的感慨,我再一次对这三个人物的悲剧做出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巴金《家》 女性形象 鸣凤 梅芬 瑞珏
引言
1931年,巴金发表了长篇小说《家》,在《家》中,巴金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构成了《家》人物画廊中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年轻美丽,却更多地遭遇红颜薄命的悲惨命运。细加分析,受迫害的女性主要有:以鸣凤为代表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人形象,她们受着非人的待遇,毫无人身自由与人格的尊严,被当作是封建礼教的礼品与工具;以梅芬、瑞珏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中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的形象,她们虽然身在豪门,却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任封建礼教摆布与折磨,毫无反抗精神和反抗能力。作者在她们身上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愤,“为什么女人,特别是年轻的女人,就应该为那些可怕的陈旧观念,为那种人造的礼教忍受种种痛苦,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不相信那个充满血腥味的可怕的‘道理’。即使别人拥护它,我也要反对。” 他代那许多做了牺牲品的女人叫出了一声‘ 冤枉’。”封建旧制度吞噬着像梅与瑞珏那些众多不反抗的女性性命,也吞噬着即使想反抗,却由于力量太渺小而反抗不彻底的纯洁女性鸣凤的性命,可见,不反抗以及反抗不彻底其命运都是悲惨的,具有历史意义。瑞珏和梅相比,在婚姻上应该算得上是很“幸运的”,虽然联系这婚姻的方式----抓阄---是极为荒唐的,但居然让她碰上了一个心地善良的丈夫。瑞珏的身上几乎集中了中国传统女性所具备的传统美德,她具有江南女子的婉约,柔情似水,她看到丈夫觉新喜欢梅花,自己就不问原因地也喜欢,把屋中所有的瓶中都插满了梅花,并且倾注心血地为觉新画了一幅梅花帐檐。当她知道了觉新和梅的感情及觉新爱梅花的真正原因后,不仅不嫉妒,反倒为他们觉得惋惜,而且和梅产生了真挚的友谊,她是那样的善良、那样的温柔、那样的善解人意,那么的纯洁与单纯,她总是温和地笑着,宽容地对待一切,家中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她,按理说她应该很幸运的了,然而就连她也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她的临产正赶上高老太爷出殡,于是,就有了陈姨太借故起纷争的“血光之灾”。为避免纯粹无稽之谈的“血光之灾”,,两扇薄薄的门板却挡住两个相爱的人最后的诀别。瑞珏牺牲了自己,是因为不希望看到觉新为难受痛苦,而这一切都是出于对觉新生死不渝的爱。瑞珏的死给觉新带来第二波冲击,如果说梅的死让觉新这座死火山开始冒烟的话,那么瑞珏的死就真的让这座火山彻底爆发了。一惯忍让、懦弱的觉新这时“突然明白了,这两扇小门并没有力量,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这略显直白的愤怒的控诉无疑表明高家乃至整个封建统治者真是丧尽天良,也表明了旧制度的穷途末路,充满了血腥味。巴金的《家》, 牢牢聚焦于封建家庭的吃人本质, 无情地撕裂了它含情脉脉的面纱, 告诉我们, 这“ 家”, 就是罪恶滔天的屠场和牢狱。在巴金营造的高家帝国中,我们看到了令人战栗的可怖景象,“ 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 父叫子亡, 子不得不亡”的封建律令在以各种形式杀人。《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和严厉的批判,对那些在封建专制制度重压下挣扎、最后做出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斗争的人们进行的高度的称赞。这部作品今天读起来依然是那样的扣人心弦,打动人心,这一切都源于作者发自内心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我写《激流》并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没有浪费读者的时间,它们并不是写了等于没有写的作品。” 人有人格,文有文品,像巴金这种主张“在生活中做的和在作品中写的要一致,要表现自己的人格,不要隐瞒自己的内心” 的作家,以其崇高的道德人格和高品位的艺术追求,为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留下一种独特而永恒的光彩。
1、巴金 《家》 人民文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