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數位落差研究報告(九十七年一月).ppt

性別數位落差研究報告(九十七年一月).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1.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消弭数字落差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之务 2.一般来说,探讨数字落差可由个人、企业或国家等不同政策层次切入讨论 3.过往研究显示,年龄、教育程度、都市化程度、种族、职业、收入、家庭环境都是解释数字落差的重要解释变量 4.在区域、国家、地方上落实「性别主流化」策略以促进性别平等后,性别数字落差问题更是引起全球关注。 一、从狭义的计算机设备拥有与否到网络的接取使用 数字落差一词从1995年首次被提出,1997年美国国家通信及信息委员会(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NTIA)在Falling Through the Net报告中正式被采用后,一直到了1999 年才正式给予定义。 在此时期中,不论是OECD 或是APEC,在看待数字落差问题时,对于范围定义皆是从单纯的计算机、网络有无接触使用,扩大到其它信息通讯科技的有无,但主要着重的焦点仍在于不同族群间是否有机会接触使用信息硬设备。 二、性别数位落差形成原因及现况 信息科技及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其带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普遍应用,已经让信息与知识成为一种新型态生产要素。 根据NTIA对数字落差的定义: 「信息拥有者(have)与信息未拥有者(have not)间所产生的落差」(NTIA, 1999)。不过,早期衡量数字落差的重点在「信息设备有无」,即以拥有家庭电话、计算机、调制解调器者与未拥有间所形成的差异视之;NTIA早期报告也以「计算机有无」作为衡量数字落差的重要指针。 随着网络普及,NTIA 对于数字落差的定义逐渐由人民计算机拥有率转换至因特网拥有与使用的不均现象,衡量各族群间数字落差情形,也开始以「上网率」做为重要指标。 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探讨各国间数字落差问题时,定义数位落差为: 「一种广泛的认知,意指横跨不同群体间在接近使用信息设备的差距。 这里指的信息设备包括电话(有线或是无线)、个人计算机和因特网,没有这些设备的人们没有能力和机会取得信息来源。 而不同的群体可能是经济地位(富有和贫穷)、社会阶级(白人和黑人)、性别(男人和女人)、年龄(年轻和年老)、地区(城市和乡村)或国家(富国和穷国)。」 不过,在信息通信科技扩散过程中,随着数字导入时间不同,不同族群往往产生数字化时间差现象,其结果是-网络非但没有消弭社会不公平,反而产生新的阶级对立,加剧不平等现况。 「性别」一直是数字落差的重要解释变项,而「性别数字落差(genderdigital divide)」泛指两性取用信息通讯科技(ICTS)机会以及运用因特网各项活动上所产生的差异(Halpern, 1996;Bimber, 2000)。 从性别和科技发展的关系来看,在实用主义观点下,由于科技一直被认为是个中性工具,科技发展是个不涉及性别意涵的过程,从而使此领域中的性别论述相对匮乏(Rosser,2005),在区域、国家、地方上落实「性别主流化」策略,以促进性别平等,性别数字落差问题已引起全球关注。 已有不少研究指出,科技发展都是在既存社会结构中发生,社会文化与科技存在互动关系,两性数字导入时间的差异正是因为复制现实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结构,故使女性成为数字弱势群体。 至于科技发展中潜藏的性别或社会不公平脉络包括哪些?Huyer and Sikoska(2003)汇整The INSTRAW Virtual Seminar 针对性别与ICTS所举办的讨论成果显示,女性数字能力发展的不利处境,至少来自以下四项结构因素: 1.刻板认知 社会经常复制女性较不擅长信息或较少从事科技产业的刻板印象并视为理所当然,而忽略女性对于科技不感兴趣,其实根源于女性受教育机会较低、欠缺学习模仿对象、科技及研究产业的性别升迁不公或是家庭对于女性科系选择的牵制,导致女性后天信息素养不足,而非天生能力不足。 2.角色定位 受限于必须兼顾家务、照顾及生产劳动等多重角色,女性往往「没有时间」从事信息学习。 3.经济能力 在性别职业隔离及性别薪资不公的社会结构下,女性经济条件不若男性,购置计算机或支付上网费用等能力都较男性差,信息取得成本较高也是主要障碍。 4.区域限制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女性往往居住在都市化发展较为落后的乡村,数字资源不足、取得不易。 在以上四项结构障碍的局限下,早期研究确实显示世界各国女性取用信息通讯科技机会明显低于男性。 不过,各国信息发展脚步不一,就现阶段来看,不同国家的性别数字落差幅度有明显差异,单纯以计算机使用率或上网率来看,女性并不全然居于弱势。 由上网率多寡论证两性

文档评论(0)

duwen200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