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肇中:执著于探索未知的“科学狂人”方陵生5月16日,随着“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的阿尔法磁谱仪(AMS-02)被送入国际空间站,开始其为期10年以上的宇宙反物质的探寻之旅,该国际科学项目的负责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再度为世人瞩目。丁肇中缘何要历时15年,坚持实施这个备受争议、坎坷不断的AMS项目,他为此付出了何等努力?前不久《自然》杂志和《纽约时报》等媒体作了披露。经过16年的努力以及15亿美元的投入,NASA和丁肇中展示成果的时候就要到来了丁肇中:“真正的发现是在现有的知识圈之外”,“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不去进行检测,那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真相是什么。”肯尼迪航天中心一个无尘室中,被一大群技术人员围绕着的巨大的设备就是重达6.7吨的阿尔法磁谱仪,它将进入太空承担起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最复杂的实验任务。这一实验如果成功,将帮助美国宇航局(NASA)在回答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个问题上迈进一大步,并给国际空间站和著名的物理学家带来荣耀。但如果失败,也将给持反对意见者提供反对这一实验的证据。被命名为阿尔法磁谱仪(AMS)的这一装置,其目的是为了探测太空中的高能宇宙射线粒子,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阿尔法磁谱仪也许还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真正的发现是在现有的知识圈之外,”去年8月间,丁肇中,这位70多岁的诺贝尔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宇宙射线探测项目负责人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实验室里如此说道。丁肇中博士是一位科学研究“狂人”,他用一生的时间带领着一大批物理学家进行着物理学领域内的探索。1974年他发现了将彻底改变物理学的粒子,但因他花了很长时间对研究结果反复检验,希望找出更多的粒子;就在这段时间里,另一个实验室也发现了这种粒子,最后丁肇中与美国科学家伯顿·里克特(Burton Richter)共享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尔法磁谱仪的实验始于1990年代初,当时尽管他在物理界的威望,丁博士却未能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中充分发挥作用,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太空。根据物理学原理,同等数量的物质和它邪恶的双胞胎反物质,在互相接触的一瞬间,普通物质就会被湮灭,同时释放出能量。这种反物质应该是在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这也是科学界长期以来的一个未解之谜。如果能够发现重于反氦的原子核,是否意味着在宇宙某个地方可能存在着反物质恒星甚至整个反物质星系呢?“但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不去进行检测,那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真相是什么,”丁博士说道。AMS命运多舛,丁肇中始终坚持“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我就是那个该承担责任的人,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件事上。” ——丁肇中在布鲁克海文展示的研究成果为丁肇中赢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当时的美国宇航局局长丹·戈尔丁(Dan Goldin),正在寻求有价值的科学构思,特别是能够让国际空间站扬名的东西, 前苏联空间研究所负责人罗尔德·萨格戴夫(Roald Sagdeev)向戈尔丁提到诺贝尔奖获得者、粒子物理学家丁肇中的一个想法,即将磁铁运载到太空,检测对来自遥远恒星发出的粒子流,寻找反物质。“戈尔丁说,‘好吧,这家伙在哪儿呢?我要立即见到他’”,萨格戴夫回忆道。很快,丁博士有机会与丹·戈尔丁会面,他对戈尔丁先生说道,如果有一个以空间站为基础的宇宙射线探测器,他就可以进行这种测量。戈尔丁立刻被这个建议吸引住了,同意将磁谱仪安置在国际空间站,并绕过了NASA的同行审查程序,引起了一些宇宙射线物理学家的不满。这一计划之所以吸引戈尔丁,部分原因是NASA不必出钱,资金来源于丁博士在国外的大批合作者,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名科学家,其中包括意大利、德国、俄罗斯、中国和中国台湾等。1995年,当时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授的丁肇中获得了戈尔丁的合作协议,NASA同意他的阿尔法磁谱仪在国际空间站里占据一席之地,并用航天飞机将它运载到空间站。该协议的部分内容包括,NASA不必为阿尔法磁谱仪的建造买单。事实上,丁肇中从美国能源部(DOE)和国外获得了大部分的资金。丁肇中终于做到了他想要做的事情。1998年光谱仪样机建成,并搭载在同年6月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上试飞10天获得成功。经过13年的努力和15亿美元的投入,一个由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物理学家组成的庞大科研团队已完成了阿尔法磁谱仪实验的大部分工作,只需最后的点睛之笔,实验就将圆满完成。但在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造成7名宇航员丧生的事故后,丁博士和阿尔法磁谱仪的命运急转直下,NASA宣布航天飞机时代结束,原定的2005年载运阿尔法磁谱仪进入太空的计划被取消。谈及当时的感受,丁肇中说:“那是我第一次在面对挫折时,感到自己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2005年,丁博士开始为阿尔法磁谱仪的命运力争。一次应邀在美国参议院就美国科学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