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1345-2007
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肌醇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the Inositol in Additive Premix
2007-04-17 发布 2007-07-01 实施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波、张萍、梁平、赵丙超、李秀波、刘一峰。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肌醇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以气相色谱法和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产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肌醇的含量。
本标准适用于水产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肌醇含量的测定;也适用于其他添加了肌醇的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气相色谱方法最低检测限为2g;离子色谱法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 ng。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试样用水在一定温度下振荡提取,过滤并定容。该提取液经烷基化衍生后,用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定性定量检测。除特殊注明外,本法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符合GB/T 6682中二级用水的规定。二甲基甲酰胺(色谱纯)。三甲基氯硅烷(色谱纯)。六甲基二硅氨烷(色谱纯)。正己烷。无水乙醇。无水硫酸钠。肌醇(标准品):大于等于99%。肌醇标准溶液:肌醇标准贮备液:准确称取已在105条件下烘至恒重的肌醇标准品0.05 g(准确至0.0001 g),用去离子水溶解,并稀释定容至100 mL,该标准储备液的浓度为500 g/mL。4℃冰箱贮存备用。有效期半年。肌醇标准工作液:分别吸取肌醇标准贮备液(3.2.8.1)0.0 L、1.O mL、2.0 mL、3.0 mL、4.0 mL、5.0 mL、10.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至刻度,配制成浓度为0.0 g/mL、5.00 g/ mL、10.00g/mL、15.00g/mL20.0 μg/mL、25.0 g/mL、50.0g/mL的肌醇标准工作液。实验室常用设备。分析天平,感量0.0001 g。恒温水浴。
旋涡混合器。烘箱,可控温度为105℃±1℃。色谱仪:附氢火焰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用四分法缩减至约200 g,充分混匀,贮于磨口瓶中备用。 提取:称取经105℃干燥至恒重的试样2 g(精确至0.0002 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约70mL,混摇,在40水浴上加热10 in提取,在旋涡混合器上振荡10 min,冷却至室温,用水定容至100 mL,中速滤纸过滤,吸取0.5 mL滤液于试管中,加入1 mL~2 mL无水乙醇,100水浴中浓缩至干。硅烷基化衍生:在浓缩至干的样品中加人2 mL二甲基甲酰胺,于旋涡混合器上使之完全分散,再加入0.6 mL六甲基二硅氨烷,0.3 mL三甲基氯硅烷,旋涡混合器上混匀后密塞,80水浴保温反应20in,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5mL去离子水,摇匀。准确加人3mL正己烷,旋涡混合器上充分振荡后室温下放置10 in,吸取正己烷层,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轻轻振摇后,取适量上清液上机测定。分移取肌醇标准工作液(3.2.8.2)10.0 g/mL、20.0g/mL、30.0g/mL、40.0g/mL、50.0 g/mL和100.0 g/mL各0.02 mL、0.04 mL、0.06 mL、0.08 mL、0.10 mL和0.2 mL,加入1 mL~2mL无水乙醇,100水浴中浓缩至干。余下步骤同3.5.1.2硅烷基化衍生部分。 色谱柱:5(交联5%苯甲基聚硅氧烷)长2.5 m,内径0.32 ,粒度O.25的石
气流速度:载气(N2)5.3 mL/min,尾吹气(N2)30 mL/min,氢气30 mL/min,空气400 mL/min,分流比l:11。
温度:柱温190℃,检测器温度245℃,进样口温度245℃。
检测器:氢火焰检测器。
进样量:1L。 试样中肌醇的含量(X)以质量分数(mg/kg)表示,按式(1)计算。
=—— ×n…………………………………………(1)
m
式中:
——试样色谱峰面积对应的肌醇的质量,单位为微克(g);
——所称量的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稀释倍数。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在同一实验室、由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NY_T 1202-2006 豆类蔬菜贮藏保鲜技术规程.doc
- NY_T 1203-2006 茄果类蔬菜贮藏保鲜技术规程.doc
- NY_T 1204-2006 食用茵热风脱水加工技术规范.doc
- NY_T 1205-2006 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doc
- NY_T 1206-2006 茶叶辐照杀菌工艺.doc
- NY_T 1207-2006 辐照香辛料及脱水蔬菜 热释光鉴定方法.doc
- NY_T 1208-2006 葱蒜热风脱水加工技术规范.doc
- NY_T 1209-2006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玉米.doc
- NY_T 1210-2006 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认证规程.doc
- NY_T 1213-2006 豆类蔬菜种子繁育技术规程.doc
文档评论(0)